郎溪讯 近年来,郎溪县梅渚镇持续发挥民间文化艺术推进会组织作用,逐步完善传承保护体系,进一步推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繁荣发展。目前,该镇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跳五猖),省级“非遗”3项(小马灯、大小锣鼓、降福会)。
一是着力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夯实人才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技艺,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该镇在不断走访老艺人,完善“非遗”传承人档案资料的同时,加大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发现与培养;对为“非遗”传承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完善奖惩机制,为“非遗”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目前,该镇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名。
二是着力创新宣传平台,打造梅渚文化品牌。该镇多次参加市、县民俗活动,并于每年正月期间举行“非遗”展演活动,活动吸引来自南京、芜湖、合肥、郎溪等地的各级媒体、摄影爱好者和民俗文化研究专家,着力打造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展示平台,打响“人文梅渚”品牌形象。
三是着力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先后建设修缮了周家五猖馆、定埠民俗文化村和综合文化站,为“非遗”资料、道具的保存,“非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日前,该镇周家村五猖馆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同时,该镇正在积极筹划开展“非遗”进课堂和美好乡村“非遗”大舞台建设,进一步拓宽“非遗”传承保护阵地建设。
(汪孝菲)
新闻推荐
2014年是克难前行的一年,郎溪县十字镇全镇上下同心协力,经受住经济环境趋紧带来的严峻考验,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跨上新台阶,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