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雨后的乡村一片苍翠。行走在郎溪县凌笪乡方里村的合塘村民组,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小院,道路两旁竖立着崭新的路灯,修剪整齐的景观树郁郁葱葱,整洁的农家小院内盛开着一丛丛艳丽的端午花,村口的文化广场上大妈们踩着音乐的节拍在翩翩起舞,一个风景如画的新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方里村,像这样的村庄远不止这一个。全村10个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每个村民组年底有分红。“我们现在过得不比城里人差,这一切,都多亏了村支部领导得好啊!”村民赵建军谈及现在的好日子,感慨万千。
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方里村位于凌笪乡北部,与江苏省溧阳市的社渚镇接壤。“隔田埂就是江苏,几年前,看见江苏那边的村子道路宽阔、村庄优美,而我们这边却脏、乱、差,贫穷又落后,村民有意见,我们也急呀。”方里村党总支副书记邹天然说到。
如何改变村里的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摆在村党总支面前的头等大事。
俗话说,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要想村民富,首先要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里村有个面积2300亩的村办林场,2007年借助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方里村对林场运营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股份制。按照村集体、村民组AA股的形式,产生效益后五五分成,不但村集体每年有了3万多元的收入,10个村民组每年都有分红,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村里的发展成果。
林场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苗木产业。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坡埂路边,见缝插针地种上经济林,原来许多闲置的荒山荒地,也被村民开垦出来种上桂花、玉兰等林木。邻村村民袁金仪在村林场的带动下,利用荒山种植了400多亩榉树、红叶石楠等景观树,目前,袁金仪山场的林木价值已经超过600万元。
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有了固定的收入,村支部首先考虑的是改善交通环境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水古路是该村从县水泥厂连接郎溧路的重要通道,担负着5个村民组1000多名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以前的砂石路坑坑洼洼,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怨声载道。2007年底,村支部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村集体投入18万元对道路进行改建。紧接着,宋家、杜元等连接郎溧路的水泥路也修建完成,连接各村民组的村际道路也相继建成水泥路。从2007年开始修第一条水泥路,到2015年初完成最后一条路,9年间,方里村整合项目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共投入620余万元,修建了17.7公里的水泥路,在全乡率先实现了村域内每一个村庄通水泥路的目标。
不仅如此,该村还将合塘村民组确定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对村庄进行了全面改造。建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让村民学习有场所、健身有去处。与此同时,通过村党总支的努力,宋家、廖桥等五个村民组全面实施了水泥路户户通工程,并分别在这五个村民组安装了路灯,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几个村民组的‘三化\’工程,我们将按计划逐年实施,争取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好!”方里村村委会副主任申兴国介绍说。
富足优势产业,造福百姓未来
方里村党总支依托毗邻江苏的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将先进的理念和好的产业引进来。2013年底,村党总支带领村一班人,赴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果品批发市场考察,与该市场的一名负责人经过洽谈后,成功地为村民姜峰牵线搭桥,姜峰提供400多亩土地,对方提供种苗和技术,产品直接销往苏州的果品批发市场。目前已经种植的40多亩提子果实累累,预计在端午节前后即可上市;160多亩黄桃长势喜人,预计将在明年挂果。
“看到姜峰试种成功了,许多村民都来打听,也想种果树。希望这个产业能在我们村得到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富起来。”邹天然说。
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是方里村党总支永远的话题,也是他们孜孜追求的工作目标。“我们将结合伍员山旅游项目,实施生态农业开发,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引导村民发展青虾养殖,扩大黄茶和果树种植面积,让我们村庄更美,村民更富。同时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让村民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上得到双提升。”如今,方里村党总支一班人,正在为全村的发展描绘着新的画卷。
新闻推荐
郎溪讯 连续降雨天气使防汛工作受到严峻考验,郎溪县建平镇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该镇前期开展了实...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