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农村的养猪场大多臭气熏天。然而,记者近日前往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明秋林的养猪场,却很少闻到猪场常有的臊臭气味,这一切得益于沼气池的使用。明秋林指着沼气池告诉记者:“自从建造了这座沼气池后,养猪场不再发臭,既环保又实用,经济和生态效益都很明显。”
沼气开发环保可持续
2007年,明秋林开始在家发展养猪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从最初的1000头到如今的10000头,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染了环境。为了解决粪便污染问题,2012年,在该县能源办的帮助下,明秋林建起了一个容积达8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两个容积为50立方米的沼气池。明秋林笑呵呵地介绍:“每个猪舍都有进料口,猪舍里的粪便、污水经进料口进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取暖、洗澡等。以前,远远地就能闻到养猪场的臭气,现在,所有的粪便都直接排入地下沼气池,外边再也闻不到臭味儿了。”
使用了两年沼气池,让明秋林尝到了甜头。今年,他的养猪场又新建了该县首家最大的420立方米沼气池,两个400立方米的沼气池也正在建设中。大沼气池里的沼液、沼渣代替复合肥料,直接用在他家的4000亩水稻和120亩风景树的种植中。这样浇灌下的水稻和风景树长势好,减少了化肥、农药的费用开支,节约了电费,保护了环境和生态,更是为他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能源改变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退耕还林户用沼气池10691户、乡村沼气服务网点32处、小型沼气工程约65个、大中型沼气池6个,建立了‘猪—沼—树\’‘猪—沼—果\’‘猪—沼—稻\’的生态农业模式。”郎溪县农委能源办主任乌忆涛说。
随着能源紧张趋势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的路线成为现代城乡发展的必然。像明秋林这样的沼气用户已不在少数,做饭、烧水等日常生活用沼气,既节约了燃料,也使那些曾经令人头疼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实现了更好地利用,运到田间成了上好的有机肥料。如今,郎溪各乡村呈现出“田园景色美,栏内畜禽跳”的生态农业新景象。
农村新能源沼气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活用能方式,真正实现了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沼气池,成为农民企业家的“香饽饽”,撑起了郎溪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半边天。
新闻推荐
日前,郎溪县毕桥镇华靖蓝莓园,两个孩子展示采摘的蓝莓。由郎溪团县委、郎溪电视台和毕桥镇政府主办的“南漪湖畔糯米香”首届包粽子大赛暨亲子采摘活动,吸引了55个家庭...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