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个晚上,当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天际,地上的热气也渐渐褪去,在郎溪县凌笪乡文化广场,正在播映电影《平原游击队》。
“政府把免费的电影送到家门口,让我们不出门就能看到这些经典的电影,真好!”村民李如意笑着说。在凌笪乡,观看免费电影只是群众享受民生工程福利的一个小缩影。
近年来,凌笪乡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民生建设上倾注真实感情,投入真金白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入手,通过实施民生工程,让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今,不管你走在集镇还是乡村,总能感受到民生工程给凌笪城乡带来的新变化,总能见到处处绽放的幸福之花。
危房改造让群众“住有所居”
近日,凌笪乡钱桥村78岁的老汉岑德佩正因为危房改造一事乐得合不拢嘴。农村危房改造,是近年来凌笪乡贫困群众家庭享受到的又一项民生福利。
岑德佩以前住着两间破旧平房,房顶漏雨,后墙开裂,房屋亟待维修。但老人年事已高,他的大儿子在三年前不幸意外去世,小儿子打工时又摔成重伤,修缮房屋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乡、村两级了解情况后,2015年为老人申报了危房改造,今年7月雨季刚过,村里就请来了瓦工,张罗着为老人建房。7月28日,看着即将建成的新瓦房,岑德佩老人喜上眉梢:“政府对我太好了,不但让我享受了低保,还补贴2万元钱为我盖新房,这日子是越来越舒坦啦!”
今年以来,凌笪乡有91户困难群众享受到了危房改造项目,他们在民生雨露滋润下,告别了危旧房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老有所养”不是梦
“政府每个月把养老金打到我卡上,还有老年补贴,我的生活不用愁了。”谈及幸福的晚年生活,独山村86岁的夏纪生老人很高兴。在凌笪乡,像夏纪生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但享受着女贤子孝、儿孙绕膝的欢乐,每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月底还能领取养老金,晚年生活真是乐淘淘!
走进凌笪乡敬老院,干净的院落,整洁的房间,干净的食堂,还有设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让63名五保老人快乐地生活在这里。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五保老人王天六激动万分:“在这里生活环境好,不愁吃喝,每个月还能领到生活补贴,看病能报销,真是太好了!”
今年以来,凌笪乡继续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应保尽保。与此同时,该乡还不断加大敬老院的建设投入,努力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让所有的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一事一议”铺就幸福路
7月24日下午,王桥村的李顺子和工友们将最后一板车水泥砂浆倒在路基上铺好抹平,他直起腰,擦去额头上的汗珠,看着新修的平整的水泥路,开心地说:“这条路终于修好了,要是没有政府投入,修水泥路,我们想都不敢想啊!”
王桥村洼笪村民组有条680米的砂石路,是村民上街、学生上学的主要通道。虽然以前总是在维护,但路面一年到头还是坑坑洼洼。“路难行”成了村民的心病,把这条路改建成水泥路也是村民们多年的心愿。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乡村两级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积极争取项目,2015年初,这条路被列入全乡第一批“一事一议”项目,今年7月,群众期盼多年的水泥路终于修建完成。
近年来,凌笪乡不断加大“一事一议”项目投入,着力改善境内的交通环境,逐步消灭了“断头路”,实现了“村村通”,并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带动,许多村庄都实现了“户户通”。仅在2015年,该乡首批9个“一事一议”项目中,就有8个是道路建设项目。行走在凌笪乡,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连接着一个又一个村庄,一张强大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一事一议”项目为村民出行、农产品销售和农资运输开辟了便捷的通道,为村民铺就了幸福之路。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郎溪县梅渚镇进一步强化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截至8月底,该镇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共办理政务、便民各项服务...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