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郎溪县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全力建设幸福美好郎溪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绿色的生态工业体系
郎溪在“工业强县”战略中,坚持源头把关,制定《郎溪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重点发展工业产业及产品导向目录》,以装备制造、电力电源和经编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项目。
注重过程监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始终紧盯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节能减排等具体指标,不断推进项目提质提效。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以来共否决化工项目资金达20亿元;持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2012年实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体退出市场目标,2009年以来,共依法关停“五小”企业65家;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建设和谐的城乡生态环境体系
大力开展城乡污水处理。制定并出台《郎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治理范围,对未纳入县城区、开发区等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生活污水终端设施项目,县财政以实际招标价的60%给予补助。县污水处理厂和县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43%。
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构建城乡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在宣城市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试点,实现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天候。各乡镇均设立了环卫机构,指派专人负责辖区内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组建农村环卫清运保洁队伍,根据村庄面积、人口和人居密度配备保洁人员,实现全覆盖。
深入开展四大创建活动
围绕生态城市创建,做实“保”的文章。2009年以来,郎溪在“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郎溪”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生态建设示范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县22项建设指标的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做实“保”的文章。2012年9月11日,郎溪县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并于2014年7月22日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核查。
围绕水韵城市创建,做活“水”的文章。近几年来,郎溪县科学编制了《郎溪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大力实施老郎川河、钟桥河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建设镜湖公园,形成“城在水中、水穿城过”的水韵风味。进一步完善和沟通城市水系,开展绿化亮化以及点缀式水景观建设,凸显生态宜居。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做细“管”的文章。依托数字城管信息平台,注重加强城区薄弱地段管理,突出整治河道、池塘和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同时,结合“三线四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城市周边、边界周边、景区周边、村旁屋边)整治,明确标示用地范围及建筑控制区范围,增强对新增脏乱差问题点的检查和整改,严格控制新增的违法建筑、非法广告、骑路骑河夹道建房、骑路建设等情况发生。2013年,郎溪县高标准通过省级文明县城验收;2014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森林城市创建,作美“绿”的文章。从2012年始,郎溪响应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战略号召,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组织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三大造林工程,大力开展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园区、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和绿色通道等六项创建活动。目前,全县森林面积5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8.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07%,林木绿化率33.58%。(本报记者 利成志)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以来,郎溪县新发镇用心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确保计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年度各项奖励资金已发放到位,总资金约50万元。一是用...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