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凌笪乡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提高公民素质、提升乡镇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整个乡镇呈现出村容整洁、邻里和睦、环境优美的新面貌。
加强基础建设 夯实创建基础
近日,笔者路过凌笪乡岗南村,印入眼帘的是整齐宽阔的马路,旁边两米多宽的人行道上,樟树正抽着新枝,一排排整齐的垃圾桶依次排在路边,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到处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容村貌建设始终是乡村文明行动的着力点,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凌笪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干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该乡投入280余万元对岗南街道进行环境整治,实现了道路的绿化、硬化、绿化,同时拓宽了街道路面,拆除了违规建筑,铺设了地下污水管道,安装了路灯,投入15万元建成了菜市场。
加强环境整治 提升文明形象
为了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凌笪乡持续加大清洁工程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三线四边”环境整治水平,全乡环境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共清理拆除非交通标志、违规堆放、违章建筑等50余处。同时,该乡还加大了清扫保洁力度,形成了长效机制。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户集中,村收集”运行机制,每村都配有保洁员,做到垃圾日清日结,加大对全乡8个村的“脏、乱、差”整治力度,实现了各村垃圾收集、清运工作的常态化。该乡还不断加强清洁工程经费投入,投入141.8万元建成标准化垃圾中转站,按照农业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拨付保洁经费,投入2万余元开展“十星清洁户”评选工作。
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公民素质
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乡村不断呈现新气象:赌博打牌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发牢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争争吵吵的人少了,邻里帮助的人多了。
“现在单就我们凌笪村就组建了4支舞蹈队,每天晚上都要练上两个小时,甭提多精神了!”凌笪乡凌笪村妇代会主任杨紫娟高兴地说道,“更重要的是,随着大家都加入了健身队,我在村里工作也好开展了,以前,‘十星清洁户\’宣传,没有人当一回事,现在,我们把‘十星清洁户\’评选要求刻成光盘,按照歌曲《小苹果》的曲调来排练,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清洁文明的认识,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不,马上我们还要到县里去比赛呢!”
据介绍,近年来,凌笪乡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大“送文化”、“种文化”的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如加强文化站、妇联、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寻找最美家庭、征集好家风好家训故事、积极推荐好人等活动。“文明新风,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环境、农村生活,更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自身,以前,部分农村道德滑坡,但现在可以借助道德讲堂、借助文明乡风却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杨紫娟如是说。
加大创建力度 打造美好家园
评村风,“礼乐明德”上下功夫。凌笪乡各村广泛开展了以订立村规民约为主要方式的道德规范活动。对照社会主义荣辱观,勤劳致富、文明礼仪、崇尚科学、清洁环保都写入了村规民约。
评家风,“孝老爱亲”上做文章。凌笪乡广泛宣传,各条战线上的人踊跃自荐,在推荐“郎溪好人”活动中,共推选出90多位好人线索。
评卫生,“干净整洁”上出新招。凌笪乡在争创“十星清洁户”活动中,广泛加大宣传力度,村民积极争当“追星族”,截至目前,全乡六星级以上农户3573户。
“现如今,我乡把农村清洁工程、三线四边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重点。这些建设接地气、顺民意,得到全乡广泛的支持,这对突出抓好全乡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两大引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凌笪乡党委书记张治国说,“文明创建要顺应群众心声、融入百姓生活、走进群众身边,切切实实地让农民得实惠,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在参与更加自觉、主动。”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郎溪县建平镇张钱村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先找准穷根,再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帮扶,一系列围绕“破瓶颈”“强基础”“惠民生”的行动,迅速在张钱村展开...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