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郎溪县建平镇张钱村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先找准穷根,再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帮扶,一系列围绕“破瓶颈”“强基础”“惠民生”的行动,迅速在张钱村展开。
基础建设先行
贫困村要发展,基础建设是基础。五月下旬记者一行走进张钱村,随处可见三五村民在河渠旁打桩。建平镇张钱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勋凡介绍:“眼前的是张钱村2016年的总投资1500万元小农水项目里面的核心区,预计投入120万元以上打造大西涧干塘改造和沟渠清淤。”
沿着笔直的水泥路往前走便到了项目的核心区,只见三台挖掘机正在清理塘里的淤泥。李勋凡说:“村里的小农水兴修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趁着天气晴好,得督促抓紧施工,争取让村民早日受益。”
村民们介绍,大西涧干塘因年久失修,基本丧失了蓄水能力,良田无法得到灌溉。为此,扶贫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了水利项目,预计7月份主体完工后,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也为下一步发展农旅项目助力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勋凡说:“通过小农水项目改造,后续加上我们扶贫项目,未来张钱村发展农旅项目的核心地段已初步拉开框架。”农旅项目实施以后,预计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4万元的收入。
一户一策精准
每天傍晚,在该村兴隆村民组的荒地里,都能看见李光武乐呵呵地放着九头羊。李光武说:“现在日子好过了,羊可以卖钱,田地也有收入。”
李光武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今年50多岁的李光武患有轻度精神病,以前仅靠几亩田地难以维持生活。扶贫工作队员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他具备简单的劳动能力。经过协调,村里帮他联系了种羊,开始发展零散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李光武的年纯收入近一万元,生活也在慢慢变好。
*、因户施策,让张钱村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跟李光武一样,今年51岁的李冬梅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一年前,李冬梅就想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可无奈家中还有患病的孩子,外出务工不方便。于是,扶贫工作队帮她联系了在村里的服装厂上班,并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办理了低保。
“政府对我们很关心,经常有干部来我家询问情况,家里有什么困难都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现在家里的生活比之前好多了。”李冬梅高兴地说。
为了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扶贫工作队围绕致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产业扶贫为契机,因地制宜、精准出拳,大力扶持群众感兴趣的产业,带领村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李勋凡说:“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让我们贫困村的贫困人群脱贫,*就是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逻辑,我们在扶贫具体工作当中,就针对每一户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
搞调研、捋思路、托朋友、访部门、跑项目、拉资金……这一年,张钱村的扶贫工作有了明显起色。预计该村今年实现脱贫41户77人,到年底村集体收入实现5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5月底,绩溪县伏岭镇石川村贫困户柯泳琴正抢抓晴好天气,给自家种植的香菇菌棒接菌。“去年种的0.75亩香菇,一共卖了3万多块钱,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柯泳琴高兴地说。...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