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皖江激越澎湃,1.33万平方公里皖东大地春潮涌动。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一片神奇的区域,点燃了人们一份豪迈的信心;一条奔腾的大江,开启了一条直通梦想的道路。
在这一战略规划中,确立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滁州市被列入“两翼”城市,与合肥、芜湖并列成为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同时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素有敢为人先精神的滁州人,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迅疾作出反应,率先行动,超前部署,谋划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势下的发展蓝图。
“滁州作为示范区的‘两翼\’城市,要展翅腾飞,迎风翱翔;滁州作为安徽的门户,要奋勇争先,抢先拦截机遇。滁州要奋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合作共建先行区,构筑东向发展桥头堡。”市委书记韩先聪如是说。他还强调,这一战略规划对滁州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既是机遇,更是责任;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山则对如何呼应和投入皖江开发战略,进行了操作层面的思考。他认为,滁州市要利用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突出创新和突破。在承接方面,最重要的是平台建设,要围绕沿路、沿边、沿河和沿城,着力在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研究转移方面要重点研究转移内容(区域)、转移路径、转移模式、转移政策。在示范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在一些方面大胆突破,形成工作示范和滁州的品牌。先行先试是我们最大的机遇,要想方设法在争取保税区、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抓住机遇扩区升级,做大承接载体。
其实,在此之前,滁州市为了迎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已经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在规划上,滁州市邀请中国家电协会、中科院等国家级团队编制了家电信息、硅能、盐化工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和园区布局规划。在合作上,坚持高层次共建。把上海作为主攻地,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500亩的科技园;与上海3个工业园,无锡、南京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签署了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协议,协议引进项目15个,总投资20多亿元。在承接上,坚持高水准引进。世界500强ABB、定远盐化、山西晋煤定远百万吨纯碱、中材、中建凤阳工业园、盼盼、台玻、申花电器等一批投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项目相继签约或者开工建设。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颁布后,市委、市政府迅疾规划和拟订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纲要以及实施意见。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宣城市政协考察团来滁参观考察 张裕发参加座谈并讲话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