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在市环保部门了解到,在近年来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宣城市不断创新并健全环评管理机制,从加强源头预防、严格环境准入和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环评管理,拉起一道“环境底线”,力促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落实规划环评。目前,全市1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有10个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港口、新杭、云岭3个经济开发区正在编制。二是不断优化环评管理。今年上半年,宣城市对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保大调研,形成了环境评估报告,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78个,否决了16个选址不当、污染较大、难以治理的申报项目。同时,严把建设项目环评竣工验收关,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为100%。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和建设国家生态市的背景下,近年来,宣城市坚持把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化工、造纸、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投资较“十一五”明显回落,装备制造、环保再生、生物科技、高端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幅提升。绿色经济比重的持续扩大,促进了宣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有力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另据了解,由于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宣城市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良好保证和有效提升。全市上半年地表水河流国、省控断面总体水质达标率为90%,其中,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9.4%,《安徽省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宣城市为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城市之一。(本报记者段北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7日上午,副市长汪谦慎前往宣广高速宣城东西出入口,实地调研宣广高速东西互通改建工程。市交通局、宣广高速公司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