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种瞬时剧变的地质现象,强烈地震往往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破坏,使人们猝不及防,是群害之首。但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仍属于世界级难题,即便是科技发达并且多地震的日本,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目前我们仍然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工程抗震设防,让人们掌握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避险常识,才能在地震灾害中更好地保护生命财产。
为此,市地震局与市科协共同谋划,加大向全社会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工作的力度和范围。我们与市科协组织并肩,和大蓬车同行,共同开展地震科学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地震科学知识,让地震科学知识占领无形的社会宣传阵地,让地震科学知识覆盖无知愚昧,这是地震局和科协组织共同的工作任务,同样也是防震减灾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几年来我们和市科协精心组织的宣传活动深入人心,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现在人们对防震抗震关注多了、知道地震信息的渠道多了、打进地震局的咨询电话多了、地震谣言少了,我们的宣传目标达到了。
我是地震战线上的一个老兵,自跨入地震局大门就没换过工作。和其他地震工作者一样,虽然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是却无法左右地震的来临。我明白工作中艰辛的付出和付出后的回报是无法预知的,但在内心,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至高无上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一旦有地震来临时,我更多地是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自己能多做一些贡献。看着那些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玉殒香消于地震灾难时,悲伤之余,我比别人更多了一份自责。我们知道1800多年前的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能够测算千里之外的地震;今天人类能够有效监控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卫星以及探测更遥远的其它星球,却偏偏对我们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忽视了应有的认知,这是多么的不幸!
但我仍然坚信,只要每个地震工作者始终保持对人类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地震预测这个难题终有一天会被人类所突破。我深知:守土有责,责任重于泰山。我会继续努力,与科协同志一起“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不同的群体上好每一堂科普讲座,把课件做的更生动更美观,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地球奥秘,用真实的数据激发人们对地震科学的关注,用科学的方法让更多的人掌握应急避险知识。
地震灾难不止,科普宣传不息!有科协同行,我会为地震事业站好最后一班岗!(作者系宣城市地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三年出形象,五年出规模,十年成新城,作为宣城城市未来核心所在、中心城区核心位置突出的大唐国际城,以再造一座城为己任,规划了未来发展的整体目标,寻求高形态的居...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