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教育部门不断创新助学载体、丰富助学形式、挖掘助学潜力,通过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活动开展14年来,就累计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5000余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了大学梦,“金秋助学”活动已经成为宣城市工会组织“温暖人心、体现爱心、鼓舞民心”的一个品牌活动。
今年是开展“金秋助学”的第十五个年头,宣城市结合实际,本着“统一要求、分级负责、依档助学、全面覆盖”的原则,进行了全面部署。6月即着手安排部署助学工作,要求各级工会早谋划、早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筹措资金,今年市总工会又筹措资金约50多万元(不含各县市区),计划资助15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上大学。今年“金秋助学”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对困难职工家庭及子女上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摸清学生考试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及困难状况;对资助对象全面审核,使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子女得到资助;审核后名单在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给予资助。
当前,宣城市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转制等因素,一些职工因下岗分流,家庭经济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职工因病因灾返贫,造成经济上的暂时困难。“金秋助学”活动在宣城市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助学载体,丰富助学形式、完善助学网络、挖掘助学潜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各级工会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逐年加大投入,积极主动利用好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和手段,切实把助学帮困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金秋助学”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金秋助学”活动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金秋助学”活动的工作机制,严格资助范围、资助标准和资助程序,建立健全“金秋助学”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助对象回访等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网络优势,加强对金秋助学的信息化管理,健全完善受助学生档案,对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示,增强活动每一个操作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党政和社会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大力宣传帮扶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夯实金秋助学活动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为更多的特困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帮扶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总结和宣传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典型经验、先进集体和个人,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的生动局面。助学活动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本报记者 利成志)
助学工作不仅托起了困难职工家庭的希望,而且也为受助学子的成功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既是着力改善民生的职责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心所向。学习费用对于那些生活较为贫困的困难职工家庭、困难农民工家庭来说,仍是个难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金秋助学活动关系着困难职工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家贫子读书,逆境出英才”。给困难职工子女一个发展的支点,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鼓起希望的风帆。
新闻推荐
本报讯 9月3日下午,代市长韩军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听取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重点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永生,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东升,副市长杜明...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