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天,我们的巡查队员都会在办事处内进行巡逻,随时掌握违法建设情况。”钟云龙作为宣州区澄江街道办事处分管禁违工作的党委委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变得更忙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和办事处城市管理执法中队的工作人员在辖区内进行巡查。
澄江办事处下辖4个社区2个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即使开着车,一次巡逻也需2个多小时。炎炎夏日下,钟云龙和他的队员们经常是一身大汗。“办事处有查违禁违的任务了,必须这么干。”谈起为什么这么辛苦,钟云龙说。他同时告诉记者,以前查违禁违的事情,街道基本上是不管的,更不要说直接参与了。
以前,市区的查违禁违任务由市城管局来开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支持和协助为主。随着近年来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市城管局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宣城市的查违禁违工作一度呈现出“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尴尬状态,导致的结果则是,查违禁违工作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违法建设也已经成为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毒瘤”。
如何彻底打掉违法建设这颗“毒瘤”,各级各部门也一直在不断进行摸索。今年3月13日,宣城市出台《宣城市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实施办法》,指出:按照“属地管理”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宣州区政府和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组织领导本辖区和管理范围内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这一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宣城市的查违禁违工作步入“属地管理”的“时代”。
办法一出台,各地积极响应。6月15日,宣州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主要任务就是查处宣城市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工作。7月26日,宣州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区直单位在违法建设管控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进行了明确要求。
“现在,在宣州区,以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为主体的三级管控责任体系已经建立,各级都建立了信息员队伍,违法建设基本可以实现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拆除。”谈起现在的查违禁违工作,宣州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陈爱林副局长告诉记者,一个覆盖全区的管控网已经建立。
其实在澄江街道办事处,同样的三级管控网也建立了起来。“现在,村民组、村(社区)、街道,每一级都有信息员,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违法建设只要有任何动向,都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上报。”用钟云龙的话来说,管控网建立起来后,每天只要村民组的信息员站在村头扫几眼,谁家在干什么都一清二楚,更不用说违法建设了。
“市、区(管委会)、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组五级都有力量来参与,现在宣城市的查违禁违工作基本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的‘三早\’目标。”市城管执法局吴胜华副局长告诉记者,一个覆盖全市的5级管控网络也已经建立起来。
网络建立,发挥作用是关键,伴随着一项项考核办法的出台,各地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由当初的“要我干”,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
7月11日,宣城市出台《宣城市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试行)》,明确了考核和奖惩办法。随后,宣州区也出台了《宣州区违法建设管控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目前,同样的奖惩办法,各乡镇(街道)也都在酝酿之中。
“查违禁违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以前下面都是配合着干,干的好与不好一个样。现在有‘担子\’,有责任了,也有激情了,干的好与不好不一样。”提起“属地管理”,用吴胜华的话来说,就是让基层在查违禁违工作中挑起了担子,担起了责任。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查违禁违“属地管理”原则的落实,宣城市的查违禁违工作也呈现出“领导在推动、案件在查处,巡查在进行、乡镇办在行动”的良好态势。据宣州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局仅在成立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受理举报、投诉违建案件181起,结案149起,另外32起正在办理中,拆除违法建筑37处,面积达3171平方米。
(本报记者 付洁廉)
新闻推荐
一连几天受11号台风“海葵”的影响,我也没能出门晨练。听说宛溪河涨大水了,心里有所惦记,便早早起来,看看晨曦微露,我来到经常晨练的地方——刻有“宣城十景”的宛溪河畔。空气湿漉漉的,还含有一种...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