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乘上468次列车,南行回家。
夕阳西下,田野、村庄、郁郁葱葱的山峰,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古城两日,同学聚会,当初的帅男、靓女久别重逢,先楞后笑,彼此都是近六旬的人了。座谈、叙旧、联欢、合影。没有不散的席,互道珍重,各自回家。
夜朦胧,车厢内,灯光通明,有打牌的,有侃大山的,有吞云吐雾的,一节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车窗外,暮色四合,景物影绰,秋风萧瑟,一片寂静。列车呼啸着向前狂奔,把离家的人带去理想的地方,将回家的人送回思念的归宿。
夜行,给远行者加倍的希望,给回家的人轻松的安慰,依靠在临窗的座位上,想起王国斌同学的即兴发言:“我刚刚退休,新的岗位是接送孙子上学,说句时髦的话,叫老有所为。做一个称职的爷爷,既是责任,也享受天伦之乐。等到七十岁时,我和老伴回归到两人世界,种花、养草、钓鱼,颐养天年。”
家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
贫穷山村,为能凑齐子女读书的费用,会做木工的父亲,农闲季节,每天自带干粮,到离家三十华里的县城打工,无论何时收工,天气怎样变化,把一双脚交给崎岖的山路,想到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他的方向坚定明确,那就是回家。
繁华都市,外来做家政服务的母亲,逢年过节,谢绝东家真诚挽留。丈夫和娃无时不在心中牵挂,直奔车站,乘车回家。
离开故乡像一轮明月在心野里升起,海外游子,想家的时候,用思念的笔,画出故乡的山川河流,父亲山一般的脊梁便浮现在眼前,母亲水一样的温情,便润满了胸怀。
家越近,心越暖。于无声处,脑海中就会出现以下的画面,早晨的阳光,沐浴着小孩上学欢快雀跃的身影;傍晚的炊烟,传来了乡村小屋的饭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一批又一批打工者进入繁华都市,出类拔萃者摸爬滚打,历经酸甜苦辣创业成功,成为企业家或者白领阶层。优秀者将父母妻儿接来城中,共享创业富裕后的幸福生活。但也有少数人,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不愿回家,也不能回家,家在心中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亲情消失,夫妻分道扬镳。家一旦被新巢所取代,原来的人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人鬼难分。背弃父母之家无孝无德,背弃妻儿之家无情无耻。
奔波在外面,家要心中留。不能把票子赚满了,把家奔散了。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回家的路多么艰辛,都要时刻想到家。一个大学生说过:“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故乡给我的记忆,就是父亲那古铜色的脸庞上流淌着无尽的汗水,母亲脸上的皱纹写满了长年累月的疲惫,但那是我最温暖的家。”
电脑开阔了人的视野,网聊有助于人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但也有人走火入魔的,甚至有少数有妻之夫和有夫之妻,通过网聊、网恋、相知恨晚,在网上组建了一个虚无的“家”。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了一个沼泽地,弄的不好,网上虚无的“家”,能毁掉一个真正的家。
一路南行,车过商南,已是晚上10点,硬卧车厢的灯关了。
手机发出震动:“把自己照顾好,盼你回家。”
黑夜从不拒绝阳光,当我感到四周被黑色笼罩时,妻子的信息,在我的心中开出一扇向阳的窗户。家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心灵的氧吧。在这个心灵氧吧里,我忽然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中秋节前,紧邻三楼住宅的一棵樟树上,两只鸽子在枝丫密集处做了一个窝。时间不长,有了两个蛋,随后的日子里,雌鸽就孵在蛋上面。阳光明媚,鸽子神态安详;风雨交加,鸽子安然不动。我曾提议,找一块塑料布盖上去。妻子讲:“不能打扰,盖上塑料布,鸽子外出觅食,进出不方便。搞的不好,反而使鸽子受到惊吓,还是顺其自然吧。”我忽然领悟,自然在人际社会有时很难理解,其实自然界很简单,复杂的是人。
翌日上午,车到宣城。我随着人流向出站口走去,从前前后后欢快的脚步声中,感受到很多同车人和我一样:今生很幸福,因为有了家。今天很美好,因为回到了家。出站口,妻子在向我招手。
回家的路上,妻子问我这次同学聚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告诉她,我已经做好了当爷爷的准备,相视一笑。有家有爱,有爱有家,那么就一定拥有一个充满快乐的人生。
新闻推荐
10月24日下午,宣州区人武部深入合工大宣城校区,宣传征兵政策法规,激励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应征。图为征兵宣传现场。...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