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刘朝明:欣慰——开学典礼上新生们脸上的笑容
刘朝明:市住建委重点建设局工程科科长、合工大宣城校区项目建设甲方代表。
在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见到了刘朝明。他黝黑清瘦,骄阳炙烤在脸上留下的印迹,还未褪去。他是典型的技术人员,话很少,只有谈到工程时,才会打开话匣子。
从业20多年来,合工大宣城校区是他遇到的体量最大、任务最重的项目。他的任务的确重,“项目甲方代表”,工程上所有的事,都与他有关。
这个办公室里,到处堆的是图纸,一叠叠厚厚的图纸。他指着“合工大宣城校区鸟瞰图”,“项目建设,是从这张规划图开始的。”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赴广东华南理工设计院催图。
“去了5次,有一次是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们9月28日就在华南理工守着,守了5天,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被我们感动,也放弃了休假,加班赶出了图纸,没有耽误工期。”他说,建设过程中,经他手的图纸数不清,“总有几千张吧,看、审、验,重复了几千次的流程,每一次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因为把关就是负责任。”
除了审图,他都在工地上。“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没穿过一天干净衣服。”夏天,高温下,一头一身的汗水和灰尘,分不清鼻眼,被太阳晒脱了皮;冬天,冷风中,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也挡不住刺骨的寒意。他算过,在工地上跑一圈,要3个半小时,他记不清跑了多少圈,印象深的是“拎一个和水瓶差不多大的水杯,一圈下来,水就喝完了。”
最后的三个月,他基本没时间睡觉,能好好睡上四五个钟头就不错了,“睡也睡不踏实,生怕工期来不及。”他说,开学前夕,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好好地睡个安稳觉。”这个愿望到现在也没实现,开学后他的任务依然繁重,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的维保、后续工程的建设等等,都像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其实,这一年多时间里,像山一样压在他身上的,还有家里的事。母亲得了重病,去年9月情况已很不好。但是,他离不开工地,没办法照顾母亲。“我老家在南京机场回宣城的路边上,我只有每次出差回来才能顺道去看看母亲,陪她的时间太少了。”他说母亲年纪大了,不太清楚他在忙些什么,“但她老人家知道,肯定是重要的事。”母亲的丧事一办完,他又出现在工地上,拎着大大的水杯。
今年6月,刘朝明的女儿参加中考。“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不要说学习顾不上辅导,生活上也难顾得上。”他开心的是,女儿很争气,考进了理想的学校。“工大宣城校区开学后,我特地带她参观了校园,她说她能明白我工作的意义了。”
说到这里,这个寡言的中年人微微地笑了,“说不累是假的,在开学典礼那天,当看到2600多名新生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很欣慰,值了,一切都值了。”
相关链接:那些节点——
2010年7月29日,市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4月11日,开始校区规划设计招标;
2011年8月28日,校区修建详规和第一批建筑单位施工图纸开始滚动出图;
2011年9月16日,首栋建筑单体——学生公寓1号楼破土动工;
2011年12月31日,校区建设全面开工;
2012年9月17日,宣城校区正式开学……
苏峰:收获——在“战斗”中学会成长
苏峰:市住建委重点建设局工程科技术员。
戴着眼镜的苏峰,笑起来还有一点稚气。
这个1988年出生的大男孩,毕业于安徽建工学院,参加工作才一年多。
苏峰没想到,走出校门的第一年,就是实打实“战斗的一年”。“2011年8月,我被招录到市住建委,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被派到了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工地上。”在苏峰的眼中,当时哪有一丁点工地的样子?“大片的荒山,零星的茶园。”他接到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负责征迁的协调。
刚出校门的他,还不知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好在有委领导、局领导带着我一起干,手把手地教,怎样与所在地办事处的同志们协调、怎样和群众打交道。”一切都是新鲜的,他学得很快,“工作经验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征迁工作结束,引电、清路、修便道……他如数家珍地一项项回顾自己参与的工程,“很兴奋,好像是开辟了一个大‘战场\’!”“战斗”很快打响。准备就绪后,大型工程机械进场,这让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他更带劲儿了,“我参与了土地平整、测量等工作,天天在工地上跑,不,是时时都在跑!连轴跑!”
让他更觉有力的是,这场“战斗”从头到尾是倾全委之力的大会战。“你看,我们的刘科长,脸晒得比包公还黑;分管副主任张斌在工地和我们一起干;你不知道,郜建平主任在校区大门建设的那一个多月,天天风雨无阻现场督战,盯得可紧啦!”他都数不清了,还有多少市级领导到工地来了多少次,“但我记得的是,他(她)们穿着大胶鞋,一脚深一脚浅巡查每一个点,一身的泥!”
“战斗”的日子,紧张充实。2012年8月,他的职责调整为办公室工作,时间表排得更满了:早上布置各项任务,然后上工地,下午反馈任务实施情况,晚上开调度会,再整理会议纪要。他说:“这是最苦最累的一个月,没在凌晨1点前休息过,能睡4个小时就好幸福了。”
问他,“怎样挺过来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当时真没想那么多,任务交给我就得完成,是不?再说,那些天,大家一样辛苦!我更年轻,我有什么话说?”
一天天过去,苏峰见证了校区的每一个变化,“这种成就感无法言说,”这个“80后”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骄傲,“我参与了奇迹的创造!”刚出校门就碰到了这样一个大工程,他觉得很幸运,“这一年多,我经历了能力的锻炼,经历了意志的磨练,积累了成长的经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他的目标很明确,“在后续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完成各项任务,继续战斗。”
相关链接:那些会议——
市住建委组织参加指挥部全体会议共22次,指挥部专题会议57次,指挥部办公室会议31次;
市住建委组织召开项目办会议19次,协调现场60多家参建单位召开各类现场调度会近百余次……
合工大宣城校区的顺利开学,对建设者们来说,只是一个节点。今天,他们并没有时间慢慢回味一期工程的胜利,也没有时间细细叙述那些战斗的场景。在他们眼中,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
是的,一期后续工程在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将铺开,任务仍然艰巨、工期依然紧张,建设者们已全力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他们将继续以拼搏和奉献的精神,书写新的业绩,铸起新的丰碑!
采访手记:
这就是建设者们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却依然震撼心灵。
在他们的叙述中,并没有华丽的字眼,甚至他们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的任务,我要完成好。”
他们看上去就是一群普通人,平凡得像一颗颗不起眼的铺路石。可是,正是他们,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集结出发、奋勇前进,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攻克难关,铸起了这座傲然屹立的丰碑!实现了278万宣城人民的梦想!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铸起的不仅是壮观宏伟的现实丰碑,更铸起了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创新、拼搏、合作、奉献”的新时期“宣城精神”!
再次致敬: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建设者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22日下午,交通银行宣城分行专场银企对接会举行,对接双方为交行宣城分行和宣州区重点企业。副市长陆马山出席对接会并讲话。陆马...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