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论道”与“味道”:记者的修炼之道

来源:宣城日报 2012-11-06 21:51   https://www.yybnet.net/

读到宣城日报社李森的这本《获奖新闻随感》的时候,我自然地想起新闻业内的两句老话,一句低调一点,叫“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还有一句则高调一些,叫“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低调也好,高调也罢,都将历史当作了看待新闻的某个较高的标准,都在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这显然都是没错的。但是,如果将新闻当做一个标尺看,我觉得这两句话还可能意味着,历史是新闻的摹写,新闻是历史的母本。

我的这一感觉如果作为命题,当然还需要论证,但这里我急于想说的是,李森这本书里收录的新闻为我的上述感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试想,数十年,数百年后,后人写宣城的历史,绕得过去这些鲜活的、生动的文字吗?不管是着眼于宏观的“绿色”系列,还是着墨于微观的民用煤问题;不管是记物的《宣城紫云英扮靓福建土楼》,还是写人的《张艳不陪嫁妆陪“股份”》;不管是《“寿”为媒》的故事叙述,还是《五媳争孝》的生动演绎……这本书里的获奖新闻,都将当时当地当下的“原生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以至未来的历史如果涉笔这些,无法真正还原其滋味、气息、意蕴,只能拷贝、剪裁、编织,用历史书写的语码和符号,去重构和指涉这些原初的新闻所锚定的世界。

显然,我这样说的时候,偏重于新闻活动的最终结果——作为文本形态的存在,而忽略了新闻生产的过程。确实,如果新闻是对某种浮躁、伪劣、虚假情境或意志的迎合与投机,那么,即使妙笔生花也一钱不值,也就不仅不可能成为历史摹写的母本,反而会耗费严肃的历史学家清理文字垃圾的时光。而真正好看的新闻文本,必是在忠实于事实的绝对律令之下,走到现场,还原事实,挺近真相。像《获奖新闻随感》中的《录音带,录下了“军令状”》的开头,如此真切的场景、对话的朴素纪录,引领着读者置身其间,记者若没有扎实的采访,是难以有如此“现场感”的生成的。而《背着老父看大戏》,记者若没有深入民间的体察,也显然难以传达出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情境质感的意味。

李森做了二十多年的记者,经验之丰富、文笔之老道,自不待言。但是,我们以“老练”称之的情形,未尝没有潜在的危险,譬如精明、世故、势利、油滑、虚无、懈怠,等等,这些东西往往很容易与资深的新闻从业者沾边。在某种意义上,写出好新闻的记者都是在战胜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产生的。当我翻阅李森这本书里的新闻稿件和随感的时候,每每忍不住以意逆志地想,在根本上,他到底凭什么写出这些来。当读到后记时,我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个有着自己的目标或者说设定了理想境界而执着于斯的记者。他之所谓“论道”与“味道”相结合的追求,在我看来,其背后不啻是为记者之道、为文之道、为人之道的修炼。

(作者系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新闻传播系主任、文学与文化评论家。)

新闻推荐

因工作需要原定于上午市政府副市长黄敏开门接访现

因工作需要,原定于11月15日上午,市政府副市长黄敏开门接访,现调整为11月12日上午9:00。接待地点不变,在市委群工部(市政府信访局)二楼第一接待室。敬请谅解!   ...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论道”与“味道”:记者的修炼之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