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在种田大户张明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向阳镇鲁溪村杨村组,沿着皖赣铁路线,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接着一片蔓延不绝的油菜地。看着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的油菜,张明胜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片油菜全是“他的”,面积近200亩。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亩油菜产出300斤计算,亩均毛收入不低于75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纯收入在400元;加上双季稻,按亩产1000斤、产值1200元的保守算法,除去“田租”400元和种子、农药、机耕等成本400元,纯收入也有400元左右,两项合计年收入每亩800元。
在向阳镇,目前土地流转风生水起,类似张明胜这样的种田大户不胜枚举。据向阳镇农办主任邓远辉介绍,在该镇流转土地达50亩、签订合同3年以上的种田大户就有53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18户、500亩以上的有8户、1000亩以上的有3户。
向阳镇是宣州区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不断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少农户开始自发地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2009年前规模不大,土地流转处于萌动阶段,2011年后在镇、村大力推动下,向阳镇土地流转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张明胜就是向阳镇土地流转的一个范例,他前年从杨村一队起步,流转了土地近200亩,去年发展到500亩,今年增加到1100多亩,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显著。按照纯收入800元每亩计算,老张今年的总收入不少于88万元。其实,老张如今已从种植粮食发展到种植烟草、蔬菜等其它作物,实际收入远不止这些。
鲁溪村杨村一队的村民朱秀武,前几年在外打工,由于家庭缺少劳动力,农电、沟渠常年失修,土地渐渐抛荒。从前年开始,他与老张签了一纸合同,把自家的6亩田流转给了老张,期限暂为5年。他告诉记者,这样百神不烦坐收400元每亩,田里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减少,自己照样打工赚钱,实现了种田、打工“两不误”,家庭收入也水涨船高,实现了倍增。在向阳镇,与朱秀武有着相同想法的村民越来越多。
邓远辉对记者说,土地流转是地区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他向记者分析道: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户手中,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也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一方面实现了规模效益,土地的“潜力”得到极大挖掘;另一方面有利于实施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作业,有利于先进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发展现代农业。此外,实现了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同时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尤其重要的是,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减少了药残,从源头保证了食品的安全。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向阳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据统计,目前该镇有耕地4.8万亩,已流转15356.75亩,流转率达30%以上。其中,流转给种田大户的面积近8000亩、涉及出让农户1682户,占流转面积的50%。流转土地年效益达1800多元每亩,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形成了板桥西瓜种植基地,向阳村城郊蔬菜基地,河北村优质粮基地,鲁溪村皖南优质烟基地,桐梓岗村皖南优质烟、优质粮、皖贝母等基地。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户的利益,该镇还大力宣传并开展“促进农业保险、确保大户旱涝保收”活动,积极协调保险公司与大户验保、签订规范合同、受灾后能及时查看并兑现保金,确保大户大灾之年能迅速恢复农业生产,为土地流转农户吃下定心丸,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宣城市从2009年市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宣政〔2009〕20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集约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资本与土地的结合,将大大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增值能力,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近一步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新闻推荐
江南诗山出敬亭,宣城小窖酿美酒。宣酒是中国白酒工业的一朵奇葩,宣酒小窖酿造工艺传承1200多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酒不仅仅是酒,更是文化。宣酒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灿若繁星。“纪...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