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对外联系的纽带,是提高一个城市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12月6日,全市交通建设会战年动员大会举行,正式将2013年确定为“交通建设会战年”,强调举全市之力打好交通建设会战,迅速掀起交通建设热潮。
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奋力建设,宣城的交通基础设施整体状况一定会明显改善,功能水平一定会明显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定会明显增强,必将实现内畅外联、通江达海、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建成宣宁、宁绩、宣南铜等高速公路,建成宣狸、宣泾等一级公路420公里,完成芜申运河、水阳江两条60公里三级内河航道建设,完成危桥改造200座、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000公里……”
这是宣城市交通建设的“十二五”目标,也是市政府对广大市民的承诺,更是宣城市加速发展的题中之义。
大交通!大建设!大会战!一时间,我们依稀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道正在图纸上跃然穿梭,一张张紧密交织的路网正在宣城大地悄然铺展。
成绩:规模大,质量好,发展快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一五”以来,宣城市上下抢抓机遇、精心谋划,争取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成绩斐然,值得浓墨重彩!
——交通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近13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60.4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近两倍;2012年预计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38%左右,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
——重点交通项目取得突破。绩黄高速、宣广高速宣城东、西出入口改扩建工程建成使用,宣宁、宁绩等6条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200公里,占全省在建项目的近1/5。
——农村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县乡道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提前完成“村村通”民生工程,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质量和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平安工地”和“标准化工地”建设积极推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居全省先进位次,获得国家交通部表彰。
城市间,一个个项目在计划、启动、建设;农村里,一条条道路在延伸、拓宽、改造。它们共同见证了宣城的崛起与繁荣、发展与变迁,也必将目睹这座城市美好未来的全新面貌。
局面:建市晚、底子薄、欠账多
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尽管宣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宣城市建市晚、底子薄、欠账多,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短、密度低。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6公里,仅占全省总数的3.9%;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0.95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
——国省干线等级低、路况差。全市79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中,一级公路仅21公里,其余均为二级以下公路。
——东向出口路标准普遍较低,通而不畅。目前宣城市通往江苏、浙江的国省干线基本为二、三级公路,县道基本为三级公路,与江浙的公路标准无法对接。
——航道开发利用率不高。现有423公里航道均为六、七级,常年通航里程只有150公里,通航条件较差,水运优势未得到发挥。
——站场设施建设滞后。全市现有69个客运站,但主要站场近20年没有提高标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建设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大建设构建大交通,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
振奋的消息在会场内外久久回荡,宏大的蓝图即将在城乡之间渐次铺开!
会战:大投入,大项目,大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交通部将继续保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不减,同时加大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省委、省政府决定以超常规手段加速推进交通建设,将全省“十二五”交通建设投资计划由1600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力争完成2600亿元……
面对一个个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慎重研究后,果断决策,将2013年确定为“交通建设会战年”!
于是,号令齐发,响彻皖东南大地——
明确目标、大干快上,迅速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加快建设高速大通道,加快提升国省干线等级,加快提高水运通航能力,加快改善农村公路状况,加快完善市县公路站场。
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措施。加强项目进度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努力降低投资成本,严格质量和安全管理。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努力形成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充分发挥正能量,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优化建设环境。
目标已定,但征途漫漫。只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戮力同心,才能让规划设计从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
合作:筹资金,优环境,强调度
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交通建设需要集中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为完成各项交通建设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多方筹措,破解资金难题。市、县两级财政建立多形式的筹融资渠道,建立财政对交通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在建好市本级融资平台的同时,鼓励、引导各县市区相应建立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齐抓共管,优化施工环境。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化解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政策和标准,依法依规一步补偿到位,实行征地拆迁“阳光”操作,强化征迁工作责任制。同时,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在规划立项、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对口协调,加快审批进度,为项目建设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科学调度,加强共同配合。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交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健全交通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定期召开工程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开展施工督查,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安排领导牵头带队,坐阵指挥,协调服务;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注重事前预防。
新闻推荐
“您好!我是宣城供电公司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针对您反映的用电质量问题,今天我们到现场核实一下情况,也与您反映的相关问题现场沟通交流一下。”郊区分部党支部负责人针对向阳镇双河村村民反...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