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从莫言说到《一九四二》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1-29 21:26   https://www.yybnet.net/

据报载:上海书城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之前,他的书无人问津,有一个月仅卖了一本。而此后竟一夜售空,并且求书者络绎不绝。无独有偶,还有一则报道说:一个"80"后跑红的女作家张悦然(当然她也是很优秀的),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被学生和记者围得水泄不通,而坐在旁边的莫言则无人理睬,因为当时他还不是“诺奖”的得主。反差之大,令人咋舌。当代人,为什么如此“附炎趋势”、追风赶浪?难道莫言真的是靠“诺奖”才“一飞冲天”的吗?难道是因为“诺奖”,莫言的作品才价值连城的吗?实际上在此之前,莫言就创作了大量作品,计有10部长篇小说、19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和若干剧本,并获得多项国内外文学大奖其中包括十分难得的福冈亚洲文化奖(在中国只有巴金获得过)和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对莫言来说,获得“诺奖”只不过是水到渠成、名至实归而已。尽管在此以前,沈从文、老舍与此奖擦肩而过(主要原因是当瑞典人看上他们的时候,二位文学大师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郁郁而终,一个竟沉湖自戕!而根据规则,“诺奖”是不评给谢世的人的),但对中国来说,这个奖毕竟是我们多年企盼的,所以目前席卷中国文坛和出版界、读书界乃至舆论界的“莫言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诺奖”的光环和桂冠而去的,而对“真实”的莫言及其价值之所在,也许缺乏真正的了解。这其中也不排除某些人借此机会,附骥攀鸿。只要注意阅读就会发现,在宣城就有人连文章都写不通,甚至连基本词意都没搞清的也大谈莫言。

莫言获奖前后所经历的“冰火两重天”,使我想到电影《一九四二》放映后的遭遇和同为电影的《泰囧》出乎想象的票房飙升。

在我看来,由著名导演冯小刚呕心沥血、谋划多年拍摄的《一九四二》,是一部以巨大的艺术勇气和责任担当,洞穿历史和人性、鞭笞灵魂和良知的史诗般巨片。作品用惨不忍睹的真实画面,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镜头,大开大阂地再现了大干旱、日本侵华战争和说不清的人祸给中原人民带来的无边苦难。对于这样一部揭示历史真相,表现民族灾难的极具精神高度和艺术穿透力的影片,却在市场竞争和票房号召力上败下阵来。这究竟是谁的悲哀?而同为一个档期的《泰囧》却“凯歌高奏”,票房达13亿之多。连在《泰囧》中,集编、导、演、监制于一身的徐铮也大呼“这不正常”。是的,确实不正常。不正常主要表现在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艺术趣味上。《泰囧》充其量不过是二、三流影片。某些地方似有“低俗”之嫌。如影片的最后,为了“满足”王宝的愿望,同时也是为了搞笑,发挥明星效应,竟让仙女般的范冰冰上场了。依我看,那不过是在满足王宝朝思暮想的“意淫”罢了。人们独独青睐此种影片(我无意贬损《泰囧》,该片也有不少成功之处),而对《一九四二》不屑一顾。正反映了一种文化和审美上的“弱智”与“贫血”。

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新近出版的《中国文脉》一书中说到一件事:一向以“哲学思维”标榜和自炫的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程度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

中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因袭的包袱也较多,其中突出的便是文化的封闭和缺失。从莫言获得“诺奖”的热闹,到电影《一九四二》的冷遇,我们是否能看出一点端倪?

新闻推荐

宣城市交管部门启动2013年春运

本报讯 1月26日是2013年全国春运启动日,当日上午,宣城市交管部门在宣城汽车站门前广场举行2013年春运启动仪式。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及交警、运...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莫言说到《一九四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