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优化投资环境专题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谆谆告诫:要多讲“宣城话”,才能念好优化宣城市投资环境的真经。
这番话,针对的是一些部门在对待简化行政审批,优化投资环境的问题上,动辄搬出“部门规定”或者“行业要求”作为“挡箭牌”,或按兵不动、无所作为;或搪塞推诿、行动迟缓。像这样只会搬弄“规定要求”,罔顾宣城实际的做法,就好比只讲框框条条的“官话”,不讲切合实际的“宣城话”,其结果只能是阻碍宣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化,贻误宣城发展的大好时机。
身在宣城,为何不会或者不愿讲“宣城话”?究其原因,是因为“官话”作为“挡箭牌”,说起来冠冕堂皇,毫不费力;而要念说好“宣城话”,则需要花气力,费心思;动真格,解难题,有时甚至需要舍弃部门的利益。很显然,“官话”好说,“宣城话”难讲。但是,做好宣城的事,只会讲“官话”,不会说“宣城话”,是万万不行的。一个部门如果把制度和规定,搞成与地方发展的“两张皮”,甚至成为地方发展的束缚,那么这些制度和规定就是“不服地方水土”的“官话”,这样的“官话”说的再动听,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既对部门事业无补,又对宣城发展不利。因此,优化宣城投资环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提倡讲“宣城话”。
多讲“宣城话”,需要部门有讲大局的意识,干实事的态度,解难题的本领,要为地方发展设身处地地想、全力以赴地做。特别是,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唱好和谐发展的“大合唱”,而不能各有各的调,各打各的算盘。
多讲“宣城话”,就是提倡要立足宣城发展的实际,把部门的政策、制度和宣城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政策和制度,更好地解决本地的问题,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更好地打造出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样的“宣城话”,对宣城发展管用,受投资者欢迎。当然,多讲“宣城话”,不是不要上级的支持、不是不讲规范的乱作为、胡作为,而是强调,要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紧密结合宣城实际,如何把宣城的事情谋好、办好上。
新闻推荐
中国宣城网讯 12月28日下午,宣城三中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艺体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开报告会暨总结表彰大会,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隆...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