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百年名校复旦大学的校训。金秋十月,根据市委组织部指派,我有幸参加了宣城市在该校举办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管理知识暨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期三周的学习,使我近距离呼吸着这所名校的气息,品味着一场又一场才智的盛宴。
为期三周的学习,是一次心灵震撼的旅行。复旦,这两个极其简单而平淡的字眼,其中的厚重非走进而不能体会。开学第一课,是参观复旦校史馆。这所创办于1905的当前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校,1959年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复旦薪火相传,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复旦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程中从未缺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队伍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复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召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三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出兵抗日。新中国成立后,复旦人将个人的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数学家苏步青、近代著名政治家于右任、邵力子,党和国家领导人李源潮、陈至立,经济学家吴敬琏,作家梁晓声,网易丁磊,等等众多杰出人才均出自复旦。复旦,这所名校的博大和过往百年积淀的厚重,深深地震撼着我。
为期三周的学习,是一次知识武装的旅行。这次培训课程是经市委组织部与复旦网络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精心挑选,为我们“量身定制”的。除参观考察及现场教学外,共设了23个专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国学、管理、创新、修身、礼仪等诸多方面内容,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有国内、也有国际;既有管理、也有创新;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理念;既有团队建设、也有个人修养;既有面上的经济环境、也有点上的产业策略;既有对经济社会问题的解析把握、也有对公共关系和危机舆情的处置驾驭。给我们上课的除复旦教授外,还有上海市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专家,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科研教学和领导工作经验。课堂上,他们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断、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同学们好学的劲头及良好的课堂纪律也给老师和复旦教务管理人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学们每一堂课都能专心听讲,积极和老师互动,即便是课间休息的时间,仍有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咨询问题、交流看法。
为期三周的学习,是一次能力提升的旅行。复旦之行虽短,却使我受益良多,也引发了我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一些思考。一是要提升学习能力。在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时代形势下,新科学、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知识寿命已大为缩短,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在工作中“啃老本”或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那么,提升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从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一种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培养思考能力。“学而不思则罔”,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党员领导干部要引领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延伸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速度,形成与时代合拍的思考能力体系。三是强化执行能力。“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行力,可谓是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单位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得到执行,都将会流于形式。领导干部执行能力的强弱,不仅是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其个人素质的一把标尺,更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执行的意识,心里想着执行;要磨砺执行的意志,率先坚持执行;要完善执行的体系,狠抓执行落实;要培育执行文化,使执行成为本单位本部门最优文化基因。领导干部提升执行能力,还要有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昂扬向上的干事激情、一抓到底的执著精神、克难奋进的工作作风。 (作者系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新闻推荐
关于宣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副主任颜银河代理主任的决定 (2013年1月5日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法律规定,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宣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颜银河代理主任。...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