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宣城市多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积极探索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路径,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改善未成年人发展条件。市发改委通过积极争取,共为宣城市争取学前教育试点、农村学校校舍改造等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50个,获得补助资金3453万元。市民政局着力做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管理,保障孤残儿童基本生活,会同市综治办、教体局、公安局等部门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寒冬送暖”集中救助等专项行动。市卫生局、市残联加大关注大病、残疾、出生缺陷儿童力度,进一步改善了未成年人教育、医疗、保障和发展条件。
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在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探索建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机制、未成年人庭前调查工作,在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全市各级群团组织加大助学帮困力度,深化“希望工程”、“春蕾女童”、“金秋助学”等品牌活动。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教体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无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市扫黄打非办会同工商等部门,严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开展专项行动,共查处网吧、游戏室、音像制品等违法违规案件81起,停业整顿接纳未成年人网吧6家,取缔黑网吧1家,游戏室4家。市网宣办、市网监支队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屏蔽淫秽色情信息4000余条。市文明办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主题教育活动。市人社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使用童工的查处力度。市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加大对校园食堂的督查和周边小餐馆整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宣城日报等市主流新闻媒体紧扣社会热点,积极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报道工作。
(本报记者 利成志 实习生 孙准)
新闻推荐
私家车的井喷增长不是错,这是宣城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社会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标尺之一。然而,随着私家车数量的猛增,宣城市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堵车、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集中爆发,确...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