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关于推进宣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建议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2-07 21:22   https://www.yybnet.net/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宣城市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所在。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宣城市全力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项目建设不放松,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开始全面提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从建市之初到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9%,工业化率从27.6%提高到43.9%。但对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进行分析,宣城市新型工业化尚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发展压力仍在增加。2012年,预计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95亿元,增长17%。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4%。总量由全省的第10位降至第12位。与同在皖江城市带的滁州、铜陵、安庆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是规模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带动能力仍显不足。当年新建投产规模企业79户,居全省第一位。超亿元企业260户,占规模企业数的30.3%。但大企业严重缺乏,超10亿元企业22户,减少7户,超50亿元企业仅有1户。企业的牵动性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三是整体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但结构问题仍较突出。资源型产业和传统工业占主导地位。2012年以铜加工为主的金属压延业销售收入预计超过1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8%。高新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尚未形成规模,比重偏小。预计2012年分别完成工业产值300亿元和15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22%和12%左右。

四是工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投入产出仍然偏低。开工建设项目多,投产达效项目少。新增规模企业占全年新开工投产项目(扣除技改新开工项目)的25%左右。全市固定资产抵扣税款共计2.6亿元,按照17%进项税抵扣计算,累计投入运营设备仅17.9亿元,占全部设备购置费的15%左右。土地厂房投入多,生产设备投入少。

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崛起,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加速产业转型,提升发展的支撑力

一是发展“集聚型”产业。围绕“5+3”产业体系,调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提升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精力推进新型发动机、高效节能电机、核用电泵、智能集成加工中心、智能配电控制系统、高压液压元件、金属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铜加工、钢铁等行业转型升级计划,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

二是培育“领军型”企业。加大工业扶优扶强力度,加快实施“百亿企业”创建工程。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壮大规模和提升档次。

三是拓展“双驱型”市场。鼓励宣城市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自营出口企业巩固稳定欧美传统出口市场,拓展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深化拓展国内市场,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工贸企业合作联盟,提高国内市场的开发开拓能力。继续搭建促销平台,支持企业“抱团”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贸易。

二、着力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发展的承载力

一是突破重点园区发展。加快推进全市省级开发区建设,力争2个开发区能晋升国家级。突出产业定位,坚持一园一主业,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集中力量抓好市开发区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以及高端模具等新兴产业,努力把市开发区打造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提升园区平台档次。增强平台建设的产业配套、生产保障和生活服务功能,提升平台开发层次。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确保入园项目质量。加强规划控制和引导,做好“留空留白”工作,确保大项目、好项目的优先用地保障。加强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特种装备制造、耐磨铸件、电机、模具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平台运作的基地化水平和规模集聚能力。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投入机制,提升园区市场化融资能力,大力推进园区的公共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园区内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发展的内生力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积极搭建好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业中心等各类科技孵化器建设,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重点抓好百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推动企业技改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传统产业和工艺改造,打造企业自主品牌。积极营造扶持自主品牌成长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项目,申报专利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

三是加强管理创新。积极引导企业深化发展战略研究,开展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与安全体系等国际标准化系列认证。强化现代经营理念,推动组织方式创新,加速“家族式”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四是加强人才创新。注重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方面的高级技能和管理人才,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宣城创业的人才,建设一批善于攻坚、善于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问题的创新团队。深入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企业家创业创新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四、着力抓好节能减排,提升发展的推动力

推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源头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好列入省工业投资导向计划的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快合同能源项目实施。组织开展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达标活动,进一步降低企业能源消耗。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继续鼓励企业综合利用煤矸石、磷石膏等工业废渣,发展环保、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继续加大小化工、小造纸、小瓦窑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

安徽省首座35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

2012年7月8日,全省首座35千伏智能变电站广德东亭变正式竣工投产,该智能站较常规变电站新增电子互感器和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一次设备...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关于推进宣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建议)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