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4月28日开始,湖南、广东、河南等地已先后发生四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共有17名儿童溺亡。从调查情况来看,他们中大多都是因为其中一人落水,其他孩子手拉手相救,最终却导致集体溺亡的悲剧。众多网友及专家在痛心之余,也反复呼吁提醒,手拉手救人不可取!
四起事故都是“手拉手”
据报道,5月11日上午,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同班男同学相约东江岸边烧烤,烤着烤着觉得有点热出了汗,于是想到江边水浅处洗洗,但没想到江边地势复杂,看上去浅浅的水会突然变深,其中一个同学沉了下去,4名同学情急之下就想着用手拉手借力的方式去救这个同学,没想到掉进水中的这个同学紧拉不放,被拉的同学也只好紧拉另外的同学,由于水中沙底下陷,于是一个个往江中沉去。至当晚9点50分,5名学生的遗体全部被打捞上岸。
令人痛心的是,当天下午3时许,同样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也有4名初中学生因同样的方式溺水。此外,就在十天前,4月28日下午,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4名小学生也是结伴出去玩水,其中一人落水后,另外三人手拉手去救,结果都沉入了水底。
手拉手救人其实最危险
看到同伴落水,其他人手拉手相救,不论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本能,从近年来报道的情况来看,都潜伏着巨大的危险,由此而酿成的悲剧年年都会频现。
悲剧发生后,在全国各大网络论坛引起热议,在惠州市参与救援的志愿者指出,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法是最危险的,因为人一旦落水就会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只要能抓住一个东西,就会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不放。这样,组成人链救人的人,往往会被溺水者死死抱住,人链因此容易断掉,造成更多的人落水。
那么,如果有人落水,究竟该采取何种方式营救?合肥市奥体中心游泳馆一名资深游泳教练认为,救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扔个救生圈,尤其是对于“旱鸭子”来说,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人,更不可直接用手拉,应尽量采用器材进行救护,诸如救生圈、鱼竿、竹竿、木板、衣物、绳子等等都可作为救生器材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这样最有效果也最安全。
农村娃要警惕“野泳池”
接连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再次给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敲响了警钟。据统计,近年来,溺水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农村娃,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娃更容易成为这些悲剧中的主角。
安徽省每年都会下发通知,严打“预防针”,各地都会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发放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加强防溺水教育,但从溺水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显然未能真正记在心中。为此,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探索将口头宣传深入到行动教育。
如从去年开始,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就联手合肥红星路小学打造了一项“游泳进课堂”的活动,由省游泳馆免费提供游泳场地,把体育课开进游泳馆。据悉,这种公共游泳设施向青少年体育课开放的方式,开了全省之先河。在宣城,该市则要求各乡镇共青团、妇联牵头,通过夏令营、“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比赛等形式,在暑期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和有意义的暑假。
为此,专家呼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将农村孩子从危险的“野泳池”拉回到安全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才能消除“手拉手救人”频发的生存土壤。 (本报记者 张玉芳)
新闻推荐
山峦叠翠皖东南 水墨诗韵新宣城——宣城倾力打造山水人文森林城市
宣城倾力打造山水人文森林城市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