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市地税局在系统内大力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实现了纳税服务职能、资源由层层分散向多层集中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品牌。但是应该看到,与纳税人对于纳税服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需求相比,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我局纳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存在差距。
新的时期,全市地税系统要牢固树立起“大服务”观念,加速推进纳税服务工作转型升级。所谓“大服务”,即是要牢记八字要求:立足大局,服务全体。地税机关不是为哪一个群体服务的,地税干部也不是为哪一个纳税人、哪一件事服务的。地税工作应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全体纳税人服务。只有树立这种理念、深化这种认识,才能实现征收机关服务与纳税人需求的“并轨”运行,做到让全体纳税人满意。树立“大服务”观念,有如下五条基本的实现途径——
第一,坚守征纳平等的理念,筑牢“服务之魂”。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根本。必须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切实尊重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必须树立地税机关为全体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切实维护每一个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普惠制”原则,努力实现税收服务的均等化,让每一个纳税人享受到税收的阳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均等化是基础,个性化是补充。但如果只重视个性化却忽视了均等化,就会偏离社会进步的潮流,优化服务也会迷失方向。
第二,健全专业化的体系,扭住“服务之要”。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是优化纳税服务的关键。在税收专业化管理新机制中,纳税服务位列纳税服务、纳税评估、日常管理、税务稽查四个序列之首,是管理的前哨阵地、服务的形象窗口、数据的传输中心,作用突出,意义重大。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重点、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为目的,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继续完善各级纳税服务科(股)指导协调、纳税服务局管理监督、办税服务厅业务受理的有效运转机制,理顺职能、提升质效,为纳税服务专业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基层经验。
第三,打造高效便捷的平台,夯实“服务之基”。服务平台建设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抓手。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纳税服务专业化,已经实现了纳税服务的资源集中、审批集中和服务集中,办税厅前台受理纳税人涉税服务事项达到161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简化至3项。下一步,要在优化办税流程尤其是审批流程上下功夫,缩短文书传递时间,提高办税效率。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整合“12366”服务热线,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同城通办、国地税联合办税等方式,方便纳税人。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继续推进“纳税人学校”、“纳税人联合会”建设,探索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中心,完善权益保护等服务功能。
第四,创新社会服务的思路,拓展“服务之道”。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优化纳税服务的补充。地税部门作为纳税服务的专业机构,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纳税人无限增长的服务需求始终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只有采取社会化的办法,建立起地税机关专门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才能从整体上推动纳税服务转型升级。要大力倡导税务代理,推动各类税务师、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鼓励纳税人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等重要涉税事项,又要采取积极措施,为本地税务代理机构拓展执业范围和服务空间创造条件。另外,要加强与国税、人社、财政、工商、银行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邀请行业协会、社区组织等广泛参与,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第五,提升纳服队伍的素质,端正“服务之风”。人本管理是优化纳税服务的保障。纳税服务序列承担着地税部门大量事务性工作,重任多,战线长。这既需要服务人员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也要求各级地税机关改进管理方式,明纪律、严监督、常关爱。要把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作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力度,不断提高整体服务能力。要积极完善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形式,真实掌握纳税服务工作的实际质效。要围绕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建立专业化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提高纳税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多一份关爱,组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宣传,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为纳税人服务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种新观念的树立,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践,去认知。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断丰富“大服务”观念内涵,探索纳税服务专业化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为推动地税工作转型升级、优化地方发展环境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宣城市地税局)
新闻推荐
提升市民素质是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涵,人们常说“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好不好,关键看市民素质高不高”,高素质的市民是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成果的根本保证,是防止创建工作反弹和巩固提高的治本之策,因而...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