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位摄影爱好者骑车去皖南拍摄油菜花。骑车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不经意处,一丛丛悬坠的紫藤花擦着车友们的额头和鼻子,倏忽而去。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江南。
晚上歇息在农家旅馆,小院子外面走上几十步,就是碧绿的小溪和青葱的河滩。扔一小木棍,千回百转,木棍会流到水阳江。吃的是地道的农家菜,土鸡、竹笋烧肉,清炒芦蒿,豌豆苗。当年的欧阳修称之为“太守宴”也不过如此吧:“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鱼是门前小溪里钓的,酒,是宣酒。
吃完饭,天暝未暗。沏一壶茶,拖一把竹椅坐对“敬亭山”,有一种微醺的飘飘然,不知是“饮少辄醉”,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好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但兄弟们在一起,总会有个别不知疲倦的话痨来大煞风景,这不,喝完宣酒,就聊起了宣酒。
十多年前合肥长江路上广告路牌遮天蔽日,“烟雾缭绕,酒气熏天”,走在这条街上,行人难免胸闷头昏。酒厂老板大多牺牲肖像权亲自代言,各个都有当年曹阿瞒等东临碣石,横槊赋诗的气慨。几度夕阳,青山依旧,当年崛起于草莽的酒厂老板们,或英雄,或枭雄,或狗熊,起伏败落,精彩异常,好一部三国前传。这是一台北方专场的舞台大戏,直到宣酒和迎驾的加入,最终形成皖酒五朵金花的新格局。
我一向欣赏那些挑战者,这可能是一种草根心态吧。作为一个媒体人和市场观察者,我觉得宣酒的崛起真可用“惊艳”二字来形容。北方壮汉的竞技场上,突然杀入一位江南的温婉女子,长袖善舞,飞叶伤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亦面无惧色。如今,宣酒进入皖酒前三甲的雄心虽未昭示天下,但有心人察言观色,把脉趋势,不难心知肚明。这仅仅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商业竞争,还是有着某种文化变迁和审美流变的内在逻辑呢?
“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几十年”。皖北的酒文化,是艰苦严苛的自然环境与生死无常的社会动荡酿造出来的。扩而广之,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酒壮熊人胆”,是酒碗一甩提刀上马,总之,风是悲的,水是寒的,为情为义或者只是为一碗饭,人是不要命的。
北方的酒有狼烟气,这并不是说南方的酒就是蒸馏水。南方相对蛮荒,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舞台,因祸得福,自然条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经济环境相对富庶,南方的酒有更多的水雾气也是自然而然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一直好奇,李白愁从何来?失意落魄固然可愁,但是,如果离开了江南氤氲山水的渲染,李白的愁还会那么“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吗?
如果说北方的酒是歃血为盟,是“王的盛宴”,是作局下套,是试探,是商业成本,那么,江南的酒就是江湖隐士,是小桥流水,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是一种融于山水自然,亲情友爱的微醺状态。《韩熙载夜宴图》的故事发生在宣城。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避免在政治上与南唐小朝廷发生冲突,佯装颠狂,每日纵情酒色。这时,韩熙载的杯中酒,其实已经“异化”为北方的酒了。
再回到那个农家小院。骑了一天的车,弟兄们谁也不想喝得烂醉,更无需用上天赐予江南的最好礼物来把谁灌醉,明天,还有一段江南的美景等待我们领略呢。将来,只要举起一杯宣酒,我是很难不记起那如诗如画的最美江南了。
新闻推荐
多彩宣城,皖南明珠,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为进一步提升宣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展示宣城旅游景点、风光名胜、民风民俗、历史文化,促进摄影艺术交流...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