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赋秋
5月15日那天,词典编写组李主编告我说:李箐民老师去世了!听后我懵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立即给宣城打电话,是李箐民的爱人马老师接的。她哽咽着告诉我,说他是这个月5号走的,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儿子媳妇准备用车接他回家,不想他就突然走了。
到现在我似乎还不敢相信箐民老师离我们而去了。今年春节我回宣城在他家和他促膝谈心的情景尚历历在目:那是2月12日(年初三),我去看他,当时见他非常高兴,情绪很好,谈兴甚浓。我们从北京谈到宣城,从编写组谈到教研室;谈工作、谈人生;谈子女、谈自己,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留我吃了鸡汤面条(是马老师为我们下的),我俩吃得都挺香。天黑下来了,我向他告辞,他一再要我转告他对李主编的问候!他将我送到楼梯口,我已下楼了,看他还站在那里招手,看到他那瘦小而有些佝偻的身影,我心酸了,难道这就是当年那个精力充沛、处事干练的李箐民?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悲夫!
我和李箐民老师是很有缘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曾经坐在一个办公室(他是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是中学语文教研员),三十年后(其间我们有二十多年没有联系过),他向李主编推荐我到编写组(他一直记着我,关心着我)。如今斯人已逝,我将长念斯人!往日的情景,斯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事业心极强,勤奋专心。我们同在宣城教研室,常在一起切磋业务,一起开展活动(语文教研活动)。他是一个非常勤奋而又专心的人,不仅他的日常业务工作出色,而且他常用业余时间写出的书稿论文也很丰硕。1983年,他的《小学阅读教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安徽省首届优秀成果三等奖;包括他后来出版的书稿、词典计有二十多种,可谓成果不菲。他于201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逆序词典》,是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的。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先生在为这本词典作的序里所说“李箐民同志患着高血压和肾病,受多种疾病折磨,曾在工作中两次晕倒,仍坚持不懈地为编好词典而努力。我想,凡事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是的,他成功了!词典出版后,为了让我及时分享他的成果,他特为我寄了一本。每当我手捧这本词典时,我就会强烈的记起那个“瘦小而有些佝偻的身影”。
他的不知疲倦,致力拼搏的精神常让我感动。无论是在职工作时,还是退休在家后,这种精神始终没有离开过他。在教研室的日子里,他常冒着酷暑或严寒深入乡村小学听课,搞观摩教学,设法组织各种教研活动。退休在家也没闲着,忙着编写词典。有次我去看他,只见他一个人正埋头校对。我说,你为什么不找个助手帮忙?你这样会伤身体的。他说现在难以找到合适人,而且他又不放心。就这样单枪匹马,日夜操劳,用了十几年的心血,“经历了多少磨难”(李行健先生语),终于浇注成这本为两位语言学家(张志公和李行健)推荐的词典。
箐民老师真诚待人,热心助人。凡和李箐民老师打交道的,都知道他有一付热心肠,为人直率,待人真诚。八十年代初我和他共事期间,他给我的帮助很大,从熟悉业务到开展教研活动,他总是象老大哥一样帮衬着我,那时宣城的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应该说是比较丰富、活跃的,他可是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两三年后,我调进了党政机关,从此就很少见面,联系也不多。我退休后,于2008年起长住北京我女儿家。2010年,箐民老师向《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老师推荐了我。当时我很感动:这么长时间既没有见过面又失去了联系,他居然还记得我而且还关心着我!正是由于他,我才有机会到编写组,才让我有这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之处。
斯人已云游天国,愿箐民老师在天国好好安息!
新闻推荐
为推动宣城书画艺术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8月26日上午,“碧桂园的中国梦”——宣城碧桂园杯首届书画大赛总决赛在宣城碧桂园营销项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分为少年组...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