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荣 路遥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就是公交分担率。它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记者日前了解到,宣城市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0%,离国家规定的40%-50%的公交分担率还有较大差距。
每100人出行
10人坐公交
市民目前出行,有多少人坐公交车?从市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获得的一组数据是:市区公交分担率约有10%。
“这就是说100个出行的市民中,只有10个人选择坐公交车。”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吴登峰,对这一数据进行了解释。
这是一个偏低的数字——国家相关标准是40%-50%。有报道表明,早在3年前,全国主要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值为20%。
另外,按照“公交都市”的标准,公交在城市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上也应达到40%左右。而在一些发达城市,这一概率甚至要达到70%至90%以上。
每1万人
“拥有”公交不足5辆
在本刊9月12日《公交车能不能在这些方面更给力》的报道中,一些市民质疑,城区的公交车还是有些少,所以才会有新建小区难坐公交,个别线路车难等的现象。
一组数据或许能对这样的质疑进行解释: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区拥有公交车辆239.6标台(“标台”:不同类型的运营车辆按统一标准折算成的营运车辆数),市区居民万人公交拥有量为4.7台。
每1万人“拥有”公交不足5辆,代表着什么样的公交发展水平?记者了解到,根据交通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1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如果将拥有77万人口的宣州区按这一标准来算,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个值得比较的数据是,在交通部正积极推进的“公交都市”的衡量标准中,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须达到15标台以上。
一系列“城市病”因之而起
通过前期采访,记者了解到,公交分担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公交不能满足一些市民的出行需要。
譬如,一些区间线路和新建成道路无法及时开通公交车,部分线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乘车拥挤、等时长,一些线路绕行时距长,背离了公交便捷性的特点;有的线路车辆较少,市民坐不到想坐的车,并存在大量公交盲点等。
100位市民出行,10位选择乘坐公交车,剩下的90位会选择摩托车、电动车和私家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经市交管部门统计,目前市本级机动车保有量为14万辆,其中小型车3.4万辆,且每年还在不断地递增。
在承担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这些工具占用的道路资源当然远远高于公交车。所以,很大程度上,道路堵塞、停车难、车辆乱停乱放、百姓工作和生活效率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增高等“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跟公交分担率过低存在一定关系。
新闻推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随着9月份的到来,那些已离校的毕业生有的已开始了工作,而一些尚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难免带着些许失落和迷茫奔波在招聘会的现场。“只要主动关注相关...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