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脱鞋袜、身穿背心裤衩拖鞋出入一些正式场合;公交车上吃零食,塑料袋随手就丢在车厢内;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打电话;驾车行经斑马线,不减速还附以长串刺耳的喇叭声;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空子就钻,加塞插队……随着宣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上述种种现象,虽越来越少,但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一些人眼里,诸如此类的陋习,纯属个人小事不足一提,并习以为常。殊不知,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很小、不足一提的“芥末小事”上。
什么是陋习?陋习就是我们生活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养成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生活习俗,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一些人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的影响社会文明的“小”事。
三国时刘备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劝导世人,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时时处处从“小”做起,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因为失之小节,往往是酿成大错的开始。一粥一饭看品德,一举一动看人格,一言一语看灵魂,一个人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都是从一言一行开始的,防坏学好,也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可见,“小”中能见“大”,“祸患常积于忽微”,“小节”失守,则往往会导致“大节”的丧失。
创建文明城市,每个人都要争做文明市民。这就要求每个市民,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改恶习,树新风,见贤思齐。看起来是一句话、一口痰、一袋垃圾的小事,但都关系到创文明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小事不可小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汪鸣)今年5月14日,一场家庭火灾,让家住宣州区新田镇村民吴学智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还在校读书,吴学智捉襟见肘。“家里的东西都烧完了,生计上出现了困难。”当吴学智的家庭困境被该镇的...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