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桥曾是宣城的西伯利亚,这里幅员辽阔,荒凉偏僻,是各种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且适宜狸猫的躲藏。狸桥有山,但山不太高,有丛林灌木群;有水,南猗湖,形成沟渠、河沿、芦苇丛;有田野,村庄。这却是狸猫最好的生活环境。而狸猫的活动往往在夜间,它胆大、凶猛,善于奔跑,会偷袭,攀缘上树,以鸟类为令食,常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它小动物,它两眼如炬,而狸桥人说话喜欢用“头”字作词尾,狸桥人把小姑娘叫“妹头”,把木材说成“木头”。狸自然可称头“狸头”。
如果说这种以地理环境为由来的传说,只能是一种猜测的话,那么人们更相信的是历史的记录。史载,唐志云:狸桥镇因狸头桥而得名,该石桥位于镇北,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2-600)悉后,徐氏迁居狸桥,其始祖万三修桥于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0),后由徐氏后人善安修于明代前期(1465之前),载明成化志。迨嘉靖庚戌(1550年),徐云风重建,万历庚戌(1610年)徐蒋山率子正茂、作侄正芳重修。
这种记载,说的不是“狸”,而是“桥”,人们好像对它还不太满意,于是又生出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说整个狸桥被一条溪流分割成山场和农田。一个女农庄主雇来的老长工每年开春前都要淌过溪流,去山边的铁匠铺杠犁头。一天下着小雨,他淌过溪流来到铁匠铺,等杠好犁头回去,山洪暴发,他急待回庄,被洪水卷走。女庄主等到深夜也不见人回,第二天在河中发现了老长工的尸体,他的手中还紧累攥着那把犁头。为了纪念他,女庄主决定在河上修一座桥。取名“犁头桥”。
这个传说的确美丽动人,但愿它是真的,但又有人说出一个更真实的“犁头”故事来。说狸桥昆山与云山并峙,且依着南湖。昆山与云山形成的山皱,从山顶俯看,就是一那农人耕作的犁头,而且是从铁匠炉膛里刚刚出炉的红火犁头。因那昆山是火山地形,现在的昆山火山口还残存。《论语》上有“犂牛之子”之说,昆山金牛洞记,也由此而来。
这样说来说去,把一个封建王朝的尊颜搞丢了,于是文人们不愿意了,他们出来说狸桥的由来。宣城“禹贡扬州之域,战国属楚地,秦郡曰鄣。”(宋·章岷《宣城县志·绮霞阁记》)。狸桥吴楚交汇载,历史悠久,“射狸首,兼驺虞。”(《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吕向注:“狸首、驺虞,乐章名,以节制度也。”《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节,是诸侯的标志,是一面旗帜。
新闻推荐
10月31日上午9点30分,宣城中院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市直单位95名“六五”普法联络员在市中院第一法庭,旁听了一起拐卖妇女案件的庭审活动。庭...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