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近日,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没收自己手机将其杀害。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这一现象,再次引发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学生在校园中是否可以持有手机?从与外界保持便捷通讯的角度,这一点无可厚非。据笔者调查,宣城市城区多所中小学生“人手一机”很普遍,他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以联系家长、同学,甚至班主任也会通过手机中的短信、飞信布置作业,发布通知。日益发达的通讯技术给人们创造了及时联络和交流的机会,手机进入校园有其合理性。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趋娱乐化、多元化,有时已很难判断学生手里拿着的是一部手机、一部电子阅读器,还是一部游戏机、照相机、上网工具。有调查显示,学生手机“真正用来联络的成分大概只有10%”,手机留在校园的“合法性”自然受到挑战。
据悉,宣城市大部分中学对手机使用进行了限制,有的学校明文禁止将手机带进校园,不少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一经发现将采取“劝说”或“代管”措施,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到校内关机,放学开机。不过,谁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对手机不上瘾。
笔者认为,手机不是学生的必需品,不能纵容学生攀比手机,更要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手机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完全靠学生自律达不到效果,必须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管。与此同时,对个别使用手机上瘾而影响正常学习的孩子,则需要家长与学校配合,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此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对亲朋好友的联络仍是孩子们的正当需要,如果学校禁止手机入校、入课堂,那么也有必要为学生添置必要的固定电话、公用电话,以及校园网络,为学生开辟更多“疏通”外界的渠道,不至于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向反面。
新闻推荐
为我加油吧市五小六(3)班 周勤时间匆匆。转眼11月份了,可我这个小记者却一篇稿子还没有投,不仅很愧疚,而且还真可惜!&...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