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笔者一行来到位于黄山区耿城镇沟村的中黄食品厂采访。看见挂着“操作间”的门掩着,我们便准备推门进去。这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大喝:“站住!”转身一看,正是该食品厂老板程忠明,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正好是加工好的食品送出时间,门没关紧,此门不可进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着,说话间一本正经的认真劲成了程忠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从工厂的另一个门进入,先后经过更衣间、杀毒间后,还有一道吹风间,把身上的灰尘吹去,最后进入操作间。在不大的厂房里,这几间占了不小的面积,而且打扫得十分整洁。其中一个操作间里,工人正在蒸煮笋片,热气腾腾。另一个操作间,工人正忙碌地把加工好的笋片进行包装。拿起一袋包装好的尚有温度的腌渍笋片,上面醒目的位置印有“黄山名牌”和“绿颖”商标以及QS认证。“这批货,已经被山东济南的商家预定了,马上物流会来接货。”程忠明说。
程忠明手机短信响个不停,他点开给我们看,有银行提示款已到,还有购方催货的短信,手指轻轻一拉,一长条都是,足见生意十分看好。“年前,商家都在囤货,每天的产品都供不应求。可是,对方催我,我也不能为了赶进度就偷工减料,必须要按照食品加工步骤一步步来。”至于商家怎么找到他的,程忠明也答不上来,他没有精力搞网络销售,全国各地的商家都是直接打他电话订货。他说大概是味道好,大家一个传一个吧。
据了解,2000—2004年间,该村退耕还林2000多亩,其中60%是雷竹,种植户达200多户。“村民都把竹笋送来,我收了就要干,后来邻乡邻村的也送来,规模也就这么慢慢扩大了。”程忠明开心地说。如今,本地的雷竹供应远远不够,他又到广德、宣城、宁国等地调笋子进行加工,一天的营业额可达一万元左右。
如今,厂里的固定职工有20多个,一年工资发放50万元左右。家乡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让程忠明的儿子也放弃了外地创业的机会,决定返乡和父亲一起干。在儿子的努力下,食品厂又增加了月饼、烧饼等食品加工,“中黄”商标也正式申请成功。
不一会儿,物流车子来了,一箱箱产品被搬上车。这家村食品企业打破了冬日村庄的宁静,开足马力生产。·崔艳·
新闻推荐
题图:詹强华 王祯骅/摄□ 本报记者 孙冯燕从黄山出发,到北京只需5小时,到福州2小时,合肥1小时,杭州1.5小时,上海2.5小时……目前,备受瞩目的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