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金宝圩,喜气洋洋,圩上是曲折的公路,圩下田间地头里,住着宣州区水阳镇高庄村的五对八旬金婚夫妇。
日前,记者随村民刘宗林来到宣州区水阳镇惠丰村高庄自然村,解读那些鲜为人知的幸福。
“五对老寿星‘护佑\’着子子孙孙”
——亲情回荡的鱼米之乡
整洁的乡村道路边站满晒太阳的村民,一位留着长长八字胡的老爷爷,身边站着位瘦长脸型的老奶奶,他们不停地点头致意,刘宗林回敬,“舅舅,舅妈!身体可好,拜年了啊!”
“舅舅夏孝全92岁啦,一生务农,舅妈陈顺喜84岁,自18岁那年从江苏高淳县四树乡嫁到高庄村,生儿育女忙家务,一辈子就再没出过水阳镇。”刘宗林乐呵呵地领着记者向村中走去。“五脏俱全”的小村子,被弯弯曲曲的大水塘串联起来,塘埂上点缀着各色林木与砖瓦房,柳树边的水跳上,有位老奶奶,麻利地清洗着一条半人多长的红鲤鱼!她身边的老爷爷开怀着圆胖的笑脸,迎过来与记者握手示意。
“老队长您好!正做大鲤鱼呢!”刘宗林告诉记者,老队长刘维纲今年82岁,爱人孙美芳80岁,也是江苏高淳人,论起辈分刘宗林得管老队长叫表爷。老队长家屋后的刘维第、李素英夫妇,是刘宗林的三爷,老队长家斜对面的刘维筐、徐玉锦夫妇,则是他的四爷。而老队长家隔壁的隔壁,便是刘宗林的大伯家,户主刘宏度、卞英华夫妇俩同是85岁高龄。村民组长刘宏马表示:“这五对八旬夫妇,是我们村的寿星加福星,‘护佑\’着身边的子子孙孙。”
“村里沾亲带故的都是长辈!”据刘宗林介绍,三爷刘维第89岁,水阳小学教师,爱人李素英88岁,本地农民,水阳雁翅人。而四爷刘维筐也是个农民,85岁,他的爱人徐玉锦86岁,是刘家当年从水阳抱来的童养媳,“六岁就嫁了过来,老两口听金婚老人解读幸福密码恩爱了近一个世纪啦!”
“长寿无定式,关键顺自然”
——八旬老人谈养生
“我们家世代农民,一年到头粗茶淡饭。”夏孝全、陈顺喜夫妇俩表示,从来没有刻意地为了长寿而养生,男的在外春耕秋收,女的在家管家务,一年到头没停歇,既没闲暇外出,也不爱好麻将牌九,累了就早点上床睡觉。
“青菜是我最拿手的菜,”奶奶陈顺喜告诉记者,老夫妇俩一直都是晚上6、7点钟睡觉,早上8点钟起床忙农活儿。10点吃早饭,下午4点吃晚饭,餐餐都是汤饭,腌菜和青菜为主打菜系,且只蒸不炒,平日里除了子女送点荤菜,一般不沾荤,“一日两餐,早睡早起。”而同为农民家庭的刘维筐、徐玉锦夫妇,与刘宏度、卞英华夫妇在生活起居方面基本如出一辙,青菜汤饭,早睡早起,不出远门,很少沾烟酒荤腥。
这些就是延年益寿的秘诀?!记者不住地点头,可当走访到刘维纲与刘维第家时,“长寿之道”却完全遭遇“颠覆”。
“早上干饭加小菜,中午热汤面,晚餐再换点小花样,每周一到两次鱼和肉,心情好了打点小麻将!上海、武汉、马鞍山大小世面都见过。”老队长越说精神越饱满,而正在案板边切肉的孙美芳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家中房梁上挂满了腊肉、咸鱼、咸鸡、咸鸭,方才打理干净的大红鲤鱼,已挂在门前的大树上。
“晚上10点,看完电视就睡觉,早上4点半起床,听完广播,再看电视新闻。”水阳小学退休教师刘维第老人说他年轻时常在圩上练长跑,体育锻炼与日常
动有益健康。“我们村地处鱼米之乡,环境优美,大家生活富足,家庭美满,心情舒畅,这才是长寿法宝。”
“子女生活稳定有孝心”
——老寿星们的幸福源泉
谈到人生最大的幸福,五对老寿星们都无一例外地将话题转到儿女身上。
“我俩直到38岁才生孩子,那可都是大儿子带来的福气。”夏孝全、陈顺喜夫妇告诉记者,当年两人成亲近20年没有生育,就抱养了一个男孩即大儿子夏有寿,可没想到大儿子一抱回家,立即就怀上了二儿子,然后便接二连三的生了两男一女,如今他们个个长大成人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家里很苦,但孩子们读书都很用功,这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四爷刘维筐告诉记者,他与妻子徐玉锦共育有两男两女,大女儿在家务农,二儿子在水阳雁翅教书,三儿子是安徽工业大学的教授,小女儿是芜湖繁昌县的乡镇公务员。“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父母种田养家很辛苦,唯有刻苦学习才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谈到读书成才,老队长刘维纲满脸自信,自己的五个孩子也都挺出色,其中四儿子已经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三儿子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宣城开发区工作,小女儿则在市法院工作,“儿子媳妇虽然不在身边,但都很孝顺。”谈到孝顺,三爷刘维第笑而不答,在宣城市三中任教的三女儿,正专程从市里赶回来为老人家做饭呢!
据老队长刘维纲回忆,解放前高庄村只有十户人家,后来发展到34户的中等自然村,因为本地农业收成特别好,稻、棉、麦、鱼、蟹等,种啥收啥。虽然都是些小农经济,但家家户户都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出门不妒忌别人,回家也不用愁生活,加上全村上下都是血亲宗族,互相帮助扶老携幼,自然用不着争执吵架。
“我们高庄村,虽不算大,但可谓人杰地灵,村里年轻人读书成才的,有近一半人,另一半虽无高学历,但也都在各行各业兢兢业业。”村民刘宗芳表示,像高庄村这样人才辈出的村子,在周边并不多,主要得力于本地良好的传统家庭教育,和谐的社会氛围,淳朴的乡俗民风。
“只有长辈安康,才可共享天伦之乐”
——高庄幸福观
在送老寿星们回家路上,40多岁的刘宗林像孩子一样,一手搀着大妈卞英华,一手扶着大伯刘宏度。而刘宗芳、刘宏马等几位村民,也同样围在三爷、四爷身边嘘寒问暖。
“高庄村目前除了五对八旬夫妇,还有好多七旬老人。我们的心愿,就是筹资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让村里的老寿星们每天都能欢聚在一起,生活得更加健康愉悦。”村民组长刘宏马表示,高庄村人十分重视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教育,“正因家中长辈健康长寿,子子孙孙们才有机会聚回老家,共享天伦之乐。”
安定和谐是五对八旬金婚老人的长寿秘诀,长幼有序、壮有所用、老有所养才是高庄人特有的幸福源泉。刘宗林在送记者返程时,依然笑得那么质朴,而五对老寿星则随着路边的子子孙孙们笑送宾朋……
新闻推荐
编者的话:今年是宣城日报社成立30周年,也是宣城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年。值此之际,报社党组全体成员带领报社编辑记者携手宣城小记者来到基层,开展“报庆...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