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5日,宣城打工的村民老万从地里挖出个“宝贝”,兴冲冲拿到合肥请记者帮忙鉴定,古玩城的收藏专家一看,断定是一只工艺粗糙的塑料仿造品。专家提醒,利用酸性土质深埋做旧是伪造古玩的常见手段,农民朋友们遇到这样的收藏品一定要谨慎购买,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老万是芜湖县人,常年在宣城市宣州区工作。老万告诉记者,4月15日他骑摩托车下乡,途中恰好碰到修路,他只好半踩半骑缓缓前行。正在此时,眼尖的老万一眼就瞅到路边土坑里有块奇怪的 “石头”,他赶紧下车,将“石头”刨了出来并拿回家洗净。
当日下午,老万就打电话给本报“包打听”栏目,询问这块宝贝的价值。 “有七八斤重,底座是一个香炉,上方托起一个圆形石头,刻有十二生肖图案。我试过拿打火机烧,一点痕迹也没有”,老万向记者描述说,“下方还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样,看样子很有年头了。 ”
为了判断真假,4月16日下午,老万带着“宝贝”来到合肥,在记者的带领下,前往合肥古玩城鉴定。鉴定的结果让老万大失所望,古玩城一位经营玉石的胡老板断定,这是一般的树脂合成制品。“无论是从外观上看,还是听敲击的声音,肯定不是玉石,而是树脂合成品”,胡老板告诉老万,“玉石也比这个重,你再看这个底部的炉脚,明显有经过浇注后出现收缩的痕迹。 ”
这样的伪造品为什么会从地里挖出来呢?胡老板说,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旧”手段。将伪造品埋在土里一两年,利用土壤的酸性的轻度腐蚀,可以使伪造品色泽更加逼真。胡老板提醒说,农民朋友切勿轻信土里挖出“宝贝”的说词,更不要出手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曹荣图为万先生收藏的“宝贝”。
新闻推荐
时值仲夏时节,笔者在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三里村上孙街自然村的蔬菜基地里看到,黄瓜、西红柿、茄子等时令蔬菜摇曳生姿、惹人喜爱。正在蔬菜地里劳作的61岁菜农许立祥告诉笔者,他在拆即将换茬的早...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