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宅易贷”打通农户融资瓶颈——安徽省首个农房抵押信贷产品花落宣城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4-18 10:4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我省首个农房抵押信贷产品花落宣城

以农村的房屋做抵押,也能向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4月初,记者从宣城皖南农商行了解到,该行破除了农村抵押担保难题,整合推出“宅易贷”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信贷品种,目前贷款余额达1.1亿元,惠及795户农户。 “宅易贷”也成为安徽省首个农房抵押创新信贷品种,有效盘活了农村资产,一举破解了农村融资的抵押担保难题。

农房换来 “活钱”,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4月16日下午,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仁义村村民顾照毛穿起了皮裤,和往常一样慢慢趟进鱼塘,和工人们一起拉起了渔网。

年近50岁的老顾搞水产养殖已经好几年了,承包鱼塘面积达到了60多亩。以前的这个季节,正是他愁眉不展的时候,进购鱼苗基本花光了去年的余钱,但饲料钱却还没有着落。但今年老顾不用愁了,就在15日,他以自家的三间平房作抵押,成功向宣城皖南农商行贷款5.4万元。

“有这5万块钱,不仅饲料没有问题,我还可以增补些拦网,今年的收成肯定会比去年好! ”老顾笑着说。

同乡石山村村民杨炳林在街道上开了一家商店,经营香烟和服装生意,到了进货的时候,资金却没了着落。原来去年老杨在街道上买了一套大房子,花去了一大笔的积蓄。就在前不久,老杨还在为这个事后悔呢,可转眼他的心情就多云转晴了。

“真没想到,农商行为我的那套房子估值61万元,说贷款20万元完全没有问题,这下我可放心了,咱农村的房子也不比市里的商品房差呀! ”老杨说。

据了解,自从去年10月份宣城皖南农商行整合推出了 “宅易贷”创新信贷品种,已有795户像老顾、老杨这样的农户依靠自家的农房作抵押,从农商行换来了“活钱”,到现在有将近1.1亿元贷款在农户们手头上转着,帮助他们依靠辛勤劳动发财致富。截至目前,宣城皖南农商行已经累放农房抵押贷款2.1万笔,总额达43.5亿元。

创新信贷品种,五万农户有望受益

作为农村最重要的资产,长久以来,宅基地住房根本不能抵押贷款。但显然,这一桎梏在宣城市宣州区已经被破解。记者了解到,“宅易贷”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将抵押物范围扩展至宣州区范围内依法拥有农村住房,这包括集体土地、农村宅基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国有划拨土地的住房。

“这就是说,只要是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齐全,农村的房屋都可以在农商行抵押贷款,而且贷款的流程与城市商品房的抵押贷款手续基本一致。 ”宣城皖南农商行董事长王智明表示。

据了解,目前宣州区试点农房抵押贷款的五个乡镇共64个行政村农房登记发证将近5万本(户),这意味着,这5万农户都有获得“宅易贷”贷款支持的权利。

“我们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宅易贷\’信贷创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王智明说,“政府不发证确权,给予政策支持,农房抵押无从谈起。 ”

目前,皖南农商行已对这5万户农户开展了全面走访,并依据每户不同的生产模式进行市场细分,把他们的家庭财产、个人信用程度、资金需求数量、需求规律等立卷归档,建立目标客户资信档案。

“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农商行将及时安排专职客户经理上门对接,提供综合授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力求帮助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王智明说。

保障机制缺失,四大难题有待解决

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记者从宣城皖南农商行了解到,目前农房抵押贷款要全面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难题。

“首先是法律保障的缺失。由于《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的种种限制,农房抵押操作办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宣城皖南农商行业务管理部副经理张斌风说,“司法部门尚未就农房抵押权设定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意见,造成发放贷款后无法律保障的尴尬境地。 ”

其次,抵押房屋的处置变现也很艰难。虽然宣州区政府出台文件将农房处置受让人由村内部成员之间扩大至全区范围,但户籍等配套制度尚未跟进。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碍于情面不愿去购买抵押房屋,城镇居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外的村民因法律、政策限制又不能购买抵押房屋。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农房处置后可能导致农民无安居之所,影响社会稳定。

再就是,农房流转市场机制也尚未健全。 “农村房屋建筑材料、成本质量差异大,受位置、周围环境影响,抵押价值评估和变现时价值公允性难以保证。 ”张斌风说,目前未建立完善的农房交易管理制度和公开的农房交易市场,农房交易流转大多私下以契约形式完成,不规范的市场运作可能会造成土地管理的混乱。

最后,贷款风险的控制仍然困难。农业生产天性弱质,受自然灾害、疫病影响较大,或者遭遇重症疾病,造成农民无力偿贷,客观上形成不良资产,风险隐患增大。 “目前我们正在向区政府申请风险补偿政策,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尽量放宽农房抵押贷款容忍度,让这一惠民信贷能真正推广普及。 ”本报记者 曹荣 通讯员 王善正

新闻推荐

地里挖出的宝贝是假的

本报讯 4月15日,宣城打工的村民老万从地里挖出个“宝贝”,兴冲冲拿到合肥请记者帮忙鉴定,古玩城的收藏专家一看,断定是一只工艺粗糙的塑料仿造品。专家提醒,利用酸性土质深埋做旧是伪造古玩的常见手段...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宅易贷”打通农户融资瓶颈——安徽省首个农房抵押信贷产品花落宣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