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解读】
1.考核目标变化:考试目标和要求中,在描述上有所不同,如:将“学科素养”改成了“地理学科应用能力”;将“要求学生提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改成了“要求考生运用该理论分析、阐释实际案例”;新增了“能够从文字资料、地理图形、地理图(景观图片、遥感影像等)、地理数据中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念、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方法,结合新材料,提出解决现实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删除了“次要、干扰信息”;增加了关注“时代需求”。更强调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中删除了“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
2.考试范围变化:主要包括自然地理部分(地理必修1)删除了“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必修3)中,将“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调至(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后。在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环境保护(选修6)中,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移至第一,删除了“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此外,资源和环境等考点的顺序发生变化,新增“环境污染形成的主要防治措施”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世界地理部分则新增了“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基地科学考察和保护基地环境的重要性”。
今年《考试说明》中选择的例题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的改变。选择题12组例题中更换了5组,非选择题12组例题中更换了3组。
【复习建议】
1.应回归教材、认真研究教材,解读《考试说明》,这样才能把握高考的正确方向,这也是搞好地理复习工作的基础;在后期尤其要注意提醒自己回归教材。
2.应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复习,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地理复习的效率。
3.应注意培养读图能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读图析图用图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4.应加强训练,培养答题技能,提高应试技巧。
新闻推荐
高晶(读者):30年心怀赤诚,30年砥砺前行。30年中,《皖南晨刊》立足宣城,以开放的眼光关注宣城,以爱的心怀关怀民生,以忠实的笔触记录人间冷暖,30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皖南晨刊》今...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