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种着眼“身边好人”的学习宣传,可谓是抓在了点子上。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主要途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更是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这就是每个个体的文明素质的提升。
文明不文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是否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涂鸦的现象,是否有不守规矩、不等红灯、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的行为。事小反映大文明,这样的习惯和素养,是一点一滴的平时养成,而身边人的影响,往往对个体行为产生示范效应。
身边的文明最质朴,最生动直观,也最易被接受,形成良好社会环境。真正的榜样其实就是普通的人和事,因为是普通的人,是普通的事,容易对这样的人和事产生认同,而且由于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起点低,人人都能做到,极易被人效仿,形成蝴蝶效应。正是如此,对身边文明的宣传,对于形成广泛的文明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极为有利,而这样的文明氛围,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身边的文明体现的是文明城市的社会参与性,身边的小文明是城市大文明的集中反映。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亿万滴水可以汇聚成江河湖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创建中,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文明创建的好处,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对于身边的好人好事,不仅要宣传学习,还要维护好人的权益,做到让好人有好报,这样的激励和认同,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文明进步。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希冀和向往,更多的还是整个城市文明的进步。
对身边的好人好事,我们不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根本的还是要身体力行来践行。生命的精彩莫过于以善心善意帮助他人,文明的色彩莫过于以良好言行感染社会。从学习好人,到学做好人,其实并不远,一念之间,举手之劳,一个微笑,一句暖语,就是这么简单。人人这样简单的行为,就会使得这个城市更加具有温情,更加具有品质,更加受人热爱,更加被人景仰。做这个城市的主人,就要为这个城市付出努力。
新闻推荐
方佳伟(《江淮晨报》记者):《皖南晨刊》通过改版之后,报纸的整体风格变化很大,版面形式更加清新,版面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报纸更好看”,这句话是业内同行...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