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那天,接到在外地上大学儿子的短信祝福,高兴之余,我不禁想起了父亲。
我的父亲出生于江北巢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举家跑反来到宣城。因家里生活困难,子女又多,父亲十多岁时被送到北门一户人家学乖(大致是童工的意思)。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父亲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家人得知时,他已经穿着军装戴着领章帽徽准备出发了。隆隆的火车载着父亲一行刚过鸭錄江,就传来中美两国停战谈判的消息。多年以后我们三弟兄缠着父亲问他为什么瞒着家人去参军一事时,父亲神情凝重,沉思了一会儿说:当时家里条件差,自己又寄养在人家,没有家庭温暖;再说当兵能吃饱饭,穿上军服又光荣,所以就报名参军了。至于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呜呼!感谢停战!感谢和平!不然我真不知道今天的我有没有机会坐在这儿写这段文字啊!
父亲退伍后在宣城县委大院医疗点工作过,曾给当时的县委书记田道林(原省政协副主席田维谦之父)当过私人保健医生,以后又陆陆续续变动了几个单位,但都是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直至退休,可以说,父亲把他的一辈子都献给了宣城的卫生事业。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是严厉的,又是和蔼的。有几件事情让我至今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我父母虽然都有工作单位,但那时家底苦,工资低,子女多(三个儿子),生活也比较艰辛。我从小嘴馋,记得在五岁那年,一次我斗着胆子找一位和父亲关系较好的叔叔要了两分钱买了两粒水果糖吃,被父亲知道了,把我狠狠地毒打了一顿,我感觉那是我从小到大被打的最狠的一次,然后父亲拿出两分钱,逼着我在公共场合还给那位叔叔并道歉。自此以后,再好的东西凡不是我(家)的我从不奢望。多年以后在对我的儿子进行品行教育时,只要场合适宜,我都要把这个故事拿出来讲一讲。
父亲对我们三弟兄文化知识的培养具有超前性。我自幼爱看小画书,父亲只要外出,便必定到当地的新华书店去买几本带回来,一度我家拥有的各种小画书达200余册,这以后我又养成了爱看中长篇小说的习惯,在十岁那年,已经开始边看边猜着读《水浒传》了。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日子里,父亲却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顶职、待业、当兵等就业机会他兴趣不大,他对我们说:只要你们愿意,我砸锅卖铁都要让你们读书!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弟兄三人通过努力都考取了大中专院校,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陆续找到适合自己的站台。至今,父亲给我们灌输的多学习多读书的思想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
父亲还注意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自小父亲便教我们下象棋、游泳等,最有意思的还是教我们打乒乓球。记得父亲买回两块球拍(两面光板),把家中的门板拿下来当球台,教我们“炒蚕豆”,引得周围许多小朋友来观看,煞是热闹。多年以后的八十年代末,我的兄长曾获宣州市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可以这么说,这也和父亲当年的启蒙培养是分不开的。
父亲今年已八十高龄了,这几年,他人苍老了,背也驼了,走路蹒跚了,人也显得矮小了。但在我的心中,他永远是那么的高大、挺拔!
如果有来生,我的父亲,下一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余庆)时间进入5月,部分开发商加大了推盘的力度。但是从目前来看,被开发商寄予厚望的5月,楼市观望气氛仍然非常浓厚,上周市区商品房成交量再次下跌。 &n...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