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恍若绿廊的林荫大道,一个个繁花似锦的美丽游园……近年来,随着宣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已感受到,城市正在一天天变美。
可是,在这美景之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镜头出现,一些毁绿损绿现象仍常见于街头。为此,4月14日-18日,市“数字城管”会同市城管局市容监察支队、市园林局,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毁绿损绿专项普查工作,对上述现象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处置。
4天发现179个问题
4月14日,市“数字城管”平台办公室。噼里啪啦的打字声和不停歇的电话声,说明了这里有多忙。
8:07,平台收到信息采集员李枫的消息:梅溪路西城锦湖售楼部前绿地护栏损坏。
8:08,仍在梅溪路巡查的李枫再次上传信息:梅溪路中国烟草前绿化带内两处绿化带缺失。
8:24,信息采集员顾宁反馈:宛溪南路九洲小区4栋西侧绿化带缺失。
8:29,平台显示信息采集员王双芝传送消息:工业干道纪叟酒楼门前马路边绿化带死株较多。
8:43,信息采集员熊双美上传信息:中山西路与陵西路交汇处多处小面积绿化缺失。
……
这是市区毁绿损绿专项普查工作开展的第一天。“数字城管”平台的50名信息采集员全部带着任务上岗,在所属区域内多番巡查,努力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上传。当日,仅一小时内,就有10多起绿化毁损现象被发现。
“这正是‘数字城管\’的优势。”“数字城管”平台工作人员李康说,这些毁绿损绿问题上传到平台后,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定位、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单位并批转,问题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数据显示,在4天普查时间里,“数字城管”共发现179个毁绿损绿问题。
58起毁绿行为被查处
除了“数字城管”,市容监察支队各大队也对辖区内绿化情况进行了巡查。这不,市容监察支队城南大队的负责人张林就防止了一起毁绿案件的发生——
那是普查期间的一天晚上,张林值班,在路上巡查。巡查到锦城南路一家小吃店面前,他看到路边行道树上靠着一架梯子,便“多管闲事”上前询问了一番。
原来,这家店刚刚开业,店主觉得路边行道树遮挡了自家招牌,所以架好梯子,准备晚上打烊后,将树枝砍掉一些。张林得知后,立即劝导对方:随意砍伐绿化树木属违法行为,不能这样做。在张林的耐心劝导下,店家最终取走梯子,表示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
“因遮挡门面招牌而砍伐行道树的现象,在市区还是比较多见的。”张林认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认识不够。
据他介绍,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记者从市容监察支队了解到,普查期间,他们共查处了58起毁绿损绿行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损坏城市树木花草的;擅自修剪或者砍伐城市树木的;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损坏城市绿化设施的。
121处绿化带陆续得到修补
日前,在市区美都新城小区门口,记者看到,这里正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植树景象——专业造林队的工人们正在挖树坑、栽树苗、浇水。一辆吊车正在吊运苗木,工人们将树扶正、填土。
“普查发现的问题,大部分都已得到解决,少数正在处理。”市园林局管养科科长张春浩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春节过后,他们就启动了春季补植工作,市区47条主次干道绿化带都得到巡查、补绿。但因为一些人为损坏等原因,这次普查又发现了不少问题。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发现的不少损绿毁绿现象,都出现在学校门口和公交站台,因为这些地方人为践踏现象较多。而考虑到人们上下车、接送学生的实际情况,市园林局对此也做出了人性化处置——在绿化带中开辟过道,铺上面砖。
“有些人可能觉得好像少一块绿地也没太大关系。”张春浩说,绿化的效力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效力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凸显,甚至不是一个月、一年就能明显感觉到的。
张春浩希望“护绿”工作能得到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不一定要实实在在地种一棵树下去,爱护、养护绿化的劳动也算数!”他说,如果看到身边有毁绿损绿行为,我们都要及时制止,甚至举报。
新闻推荐
如果你觉得找工作有困难,或者自身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不妨去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宣城市求职者可自愿选择参加技能培训,并且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基本上不用自己掏钱。5类人员...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