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省环保厅、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宣城市正式被授予“安徽省生态市”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市,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又新增了一张靓丽的名片,这也标志着宣城市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昨日,记者从省环保厅、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宣城市正式被授予“安徽省生态市”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市,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又新增了一张靓丽的名片,这也标志着宣城市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第一个”来自起步早
>
>
>
早在2009年初,宣城市就成立了宣城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在《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011年,宣城市正式作出了生态市建设相关文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把生态文明作为宣城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源、立市之本,及时制定实施了配套文件,为生态市的创建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宣城市以生态文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创建统领环境保护工作。2013年底,宣城市又提出了“11331”发展思路,确立了“生态立市”为宣城市发展的先导战略,真正把生态文明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源、立市之本,形成了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思路。
>
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
>
>
随着创建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宣城市已经形成了生态建设、管理、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该体系包括以环境监测为主的环境基础管理体系、以环境准入为主的环境标准管理体系、以环境监察为主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初步形成的城乡一体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宣城市坚持污染排放做“减法”、环境改善做“加法”,重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域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努力改善城区和农村环境质量,让生态市创建工作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于民。
目前,城区89台燃煤锅炉全部退出,实行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高
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制度,对市区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进行治理;加强了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备用水源地,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城区建设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7条,改造老旧小区230个,清淤截污河道7条,治理背街后巷和主次干道186条,整治集贸市场和菜市场21个,整治小餐饮1158家。此外,市区还新建城市公园3个,建设和提升6条绿带,新增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建成园林式单位、小区108家。
在城区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宣城市还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城市争取上亿元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了农村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目前,宣城市已建成农村集中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19个、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11个、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74个。
>
创建带来了改变
>
>
>
成功创建成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市,这是宣城市生态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给宣城市带来了积极的改变。随着生态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宣城市生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宣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保持优良,《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宣城市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宣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已成为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国家生态市创建以来,宣城市全面加强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支持各类环保民间组织和环保热心人士开展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监督的机制。
新闻推荐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葛琪荟同学领取宣城十佳小记者奖杯奖状……”潮水般的掌声让八中的每一片树叶舞蹈。这是继2014年7月一名同学的作品从5500名小记者中脱颖...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