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多彩宣城”中最惹眼的色调。放眼城区,点点绿意把城市装点得格外清新美丽。尤其是一座座相继落成的公园,不仅给宣城增添了全新的景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为宣城市全速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加足了马力。
城市景观更靓丽
已是初冬,但城区内外的风光却并不显得萧索。宛溪河畔、敬亭山下、鳌峰路旁……四处“散落”的公园犹如一颗颗精美的钻石,镶嵌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把这座城市装点得格外靓丽。
“泥河这边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太漂亮了!”看到泥河面貌焕然一新时的情景,两年多没回家的汪新阳很是激动。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泥河河水污浊,河道沿线臭气熏天,简直是自己和附近居民的“噩梦”。不仅如此,由于多年断流,污泥淤积,垃圾成堆,泥河也成了城市的一个“疤痕”和文明创建的一个“难题”。
昔日“龙须沟”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宣城市文明创建工作的强力推进。在去年轰轰烈烈的文明创建工作中,宣城市对泥河全线实施清淤和截污两项工程。一时间,原本沉寂的泥河热闹起来了:挖掘机在河道里挥臂操作,成吨的淤泥被运走,沿河同步铺设截污管道……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泥河就变了模样,一座崭新的休闲公园呈现在市民眼前。
目光向城西移去:今年以来,在位于宣城市主城区的西扩片区,一座名为新港生态湖主题公园正以“惊人”的速度聚集着人气。但谁曾想,两年多前,这里只是一片荒芜的田地和山丘。
这个“不毛之地”最终在2011年迎来了“新生”。当年,宣城新港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多番考察后,最终选择在这里打造高端旅游综合性项目,而修建主题公园则成了他们下的第一步棋。
后来证明,这步棋他们下得很准。尽管远离城区,但在项目建设方的精心塑造下,荒丘变成了绿地,湖面舞起了音乐喷泉,新港生态湖主题公园全新亮相。此后,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接踵而至来到这里享受悠闲,主题公园成了宣城市民心中的另一处胜景。
这两瞥,只是宣城市愈发靓丽城市景观的普通一角。如今走在城区内外,相继落成的公园让市民不由地赞叹:“公园多了,景色美了,整个城市好像慢慢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生活环境更舒心
每天清晨6点,家住丽都文华小区的刘旭都会早起,然后步行来到附近的宛陵湖公园跑上一圈。“我本来就比较喜欢运动,这边建好后,我几乎每天都过来长跑。”刘旭说。
作为一名来自江西的新宣城人,刘旭直言自己是看着宣城一天天变美的。2009年夏天,因为工作调动原因,他和妻子来到宣城生活,不过,当时的宣城给两人的印象并不算好。“感觉城区挺冷清的,而且想出门散散步都没有一个好去处,环境也有些糟糕。”
和刘旭有类似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由于宣城市建市迟,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并不算快。最让市民焦急的是,作为一座城市,城区连几座像样的公园都没有,大家在茶余饭后都找不到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
市民的期盼和呼声并没有落空。自从2002年启动彩螺广场工程建设后,宣城市又趁热打铁紧接着开展了大坝塘游园的修建工作,不仅对原址进行了绿化改造,还对园内的水系进行疏浚清淤。如今的大坝塘游园,香樟、广玉兰、紫薇等随风起舞,一条清水渠又为其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感。
如果把1998年的鳌峰公园开放作为公园建设的起步阶段,2002年的彩螺广场开工作为公园建设的发展阶段,那么从2010年强力推进的“一山一河一园一湖”四大工程则成为提升阶段。
当年,宣城市充分利用城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自然条件,合理布置各类绿地,加大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整治项目、宛溪河综合整治项目、梅溪公园建设项目以及扬子鳄湖景区建设项目,努力使宣城成为“山环水绕林拥城”人居环境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
一时间,宣城大地换了新装,绿色日渐成了宣城的主色调,座座公园、游园拔地而起,竞相争辉,它们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环境,拓展了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12月10日下午,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万以学一行就安徽省国际旅游商品直销中心建设工作来宣城市中国旅游商品博览城调研考察。副市长张黎勇等陪同调研。 &n...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