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喻寒松
茶叶产业是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出口量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第7位和第2位。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茶叶产业无论是在茶园种植水平,还是在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省茶叶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夏涛教授领军的专家团队,在优异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茶叶采摘机械化以及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去年安徽省两个茶树新品种‘山坡绿\’和‘梦茗\’通过鉴定,成为国家品种。六安瓜片当家品种“响洪甸1号”,特异白化品种“黄山白茶1号”也通过省级茶树良种审定。 ”夏涛告诉记者,安徽省茶叶产业体系在宣城、合肥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圃,现已保存全国主要产茶省品种79份。示范推广了无性系茶树良种皖茶91、茶农98、黄山白茶、黄金芽等1万余亩。目前,安徽省茶区的茶树良种率由原先的15%提高到现在的40%以上。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人工成本急剧增加,鲜茶采摘成本已占到了茶叶总成本30%以上,茶叶采摘机械化渐成必由之路。 “我们在茶树采摘机械化方面已取得进展,大宗茶机采和茶树修剪基本实现机械化。 ”夏涛教授对记者说,平地茶园夏秋茶实现采摘机械化以后,茶叶成本降低了10%。过去一个熟练采茶工一天只能采摘几斤鲜茶(1—2斤干茶),而采茶机械每小时可采摘1—2百公斤鲜茶,工作效率至少提高50倍以上。目前,我们正在把采茶机械化从大宗茶向名优茶推进,从平地茶园向丘陵和山地茶园推进。要实现茶叶采摘机械化,就要求从茶树品种和栽培模式上都实现统一,以形成比较好的采摘冠面,从而便于机械的操作。
十年前,一家一户手工作坊式加工鲜茶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难以杜绝杂物的进入,而且每天制茶量只有几百公斤。夏涛告诉记者,现在稍具规模的制茶企业都已实现制茶环节的清洁化,实现了从茶园到茶厂的全程不落地。一套小型茶叶加工设备需投入20—30万元,每天可制茶1吨;大型茶叶加工设备需投入200万元左右,每天的加工量在5吨以上。
今年安徽省茶叶产业体系将继续做好新品种推广,进行茶树无性育苗新方法的试验与研究,致力于改善茶树繁育方法,加大对扦插育苗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茶叶产业体系专家联系方式首席专家夏涛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5786003)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专家江昌俊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5786982)茶树良种繁育专家王文杰副研究员(省 农 科 院 茶 叶 所 , 电 话 :13170296021)茶树病虫防治专家罗仲兴副研究员(省 农 科 院 茶 叶 所 , 电 话 :13965525346)茶树病虫生物防治专家韦朝领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65786765)茶树标准化栽培专家李叶云副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65786765)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专家张正竹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65785471)绿茶加工专家李立祥教授(安农大,电话:0551—5786469)红茶加工专家黄建琴副研究员(省 农 科 院 茶 叶 所 , 电 话 :13955985924)茶叶产业经济专家姜含春教授(安农大,电话:13966767502)
新闻推荐
“感谢党和政府的低保好政策,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一关。我现在领到了养老金,所以要把低保指标让给比我更困难的人。 ”日前,宣城市宣州区鳌峰办事处宝城社区低保户秦业兰,特意赶到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办...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