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乡土书法家梅务河
宣城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古为宣城首姓的梅氏,更是“宣城梅花遍地开”。在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梅光迪的故里,有一位几十年勤于临池、取精于弘,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的老人,他就是乡土书法家梅务河。
提起梅务河先生的书法,楷、行、草、隶、篆、魏体皆精。让他名声大振的还是文革时期村头巷尾书写的大幅标语,早被公社社员(当年农民的称呼)誉为“红色书法家”。
欣赏梅先生的书法作品,章法得体,落笔墨气锋芒简净,魂丽而清雅。他最擅长行书,其笔意自由挥洒,迅疾时如惊蛇入草,徐涩时似端禅沉雄,可谓起伏变化,跌宕遒丽。现代书法中,魏碑书写者已甚少,梅先生却几十年如一日,不弃不舍地研习,其字体内方外圆,粗犷不失苍劲,端庄不失秀美,体现了深厚的功底和审美修养。
梅先生早年做过村里会计,当过小学校长,是位不可多得的乡村“秀才”。今天虽已远离了算盘、教鞭、犁耙,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一日没有放弃,并视之为终身精神支柱。播种的汗水终会换来收获的喜悦。近年来,梅先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蟾宫折桂”、入编书法家名人大典,被中国书法信息网聘为签约书法家,2015年还被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评为“中国书法500强”。
梅务河先生系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会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作为安徽的唯一代表出席了世界梅氏宗亲总会召开的第七、八届恳亲大会,并撰写了梅尧臣、梅光迪略传,得到了总会的极大赞誉和肯定。宣城梅氏有三望族(善经、章务、墨庄),因众多原因,唯章务望二百多年未行修谱。2015年梅先生主修章务六甲、八甲谱牒,共用七个月时间顺利完成,并印刷发行,为梅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梅务河先生生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梅氏家庭,一生过着远离尘世的乡村生活,正是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环境,造就了他对书法艺术和梅氏文化浓厚的依恋与追求情怀。让我们以他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齿落白发古来稀,一生事事总堪惭,唯有笔墨真情在,留着人间作笑谈。
新闻推荐
自6月20日以来,强降雨已经造成宣城市多地严重受灾,城市乡村被淹被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然而,就在各地干群携手同心、军民戮力,众志成城投入抢...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