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关位于宁国仙霞镇。孔夫关东面有四光山,西北面有师姑坪山,两山交汇处名长安山,即为孔夫关关口。据明嘉靖《宁国县志》记载:“孔夫关,在治东南一百一十里,宋南渡时建。夫子人吴时适此,故名。关废址存。 ”孔夫关早已废弃,但“孔夫关”名却流传至今。孔夫关为皖浙交通要道。
孔子井位于孔夫关旁,相传为2500年前孔子人吴时所凿。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从楚国牵着驮书的毛驴到吴国去,经过长安山,又干又渴,便在路旁寻水喝,怎么也找不着水。此时,路旁的毛驴用蹄子扒出一个坑,奇迹发生了,坑中涌出一股泉水来,泉水清洌甘醇,常流不断。孔子喜欢水,认为此泉水与自己有缘,便在泉水旁结庐而宿。孔子走后,此泉水因此得名为孔子井。“孔夫关”之名也由“孔子井”推衍命名。以前,大人带小孩经过此地时,都要小孩喝几口此井的水,意思是喝了孔子井的水,读书会更聪明。
古时,孔夫关以东归安吉县管辖,后划归宁国县管辖。安吉县的地盘为什么划给宁国县管辖呢?在宁国、安吉交界一带有“跑马为界”的传说:南唐时期宁国县东南与吴越国安吉县西交界,界线大概在孔夫关一带。由于界线混淆,难以勘定,两地村民常为此发生矛盾。加上两国(南唐和吴越)经常交战,两地村民矛盾加剧,经常发生群殴械斗,前后延续数十年。北宋统一后,矛盾仍然不断,双方上告到了江南东道。江南东道派员下来调查,也无法分清界线。经江南东道官员协调后决定:双方县令各自于卯时起(早晨5点),从本县县衙大堂向孔夫关进发(两地到孔夫关距离大体相等,约110里),两马相交地就是界线,两县都尉到对方监督同行。结果,宁国县令的马壮,多跑了五里路,在安吉县水口村前,两马相遇。在江南东道官员的见证下,两县令就地签好契约,立下界碑。从此以后,水口村以西就归宁国管辖了。
□高生元
新闻推荐
抓专项整治工作为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努力奋斗——宁国市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建设纪实
宁国市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建设纪实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