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和“黄色斑马线”成员开展安全巡查。
民警和“黄色斑马线”成员开展文明创建。
民警带领“黄色斑马线”成员进校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在宁国市港口镇,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或者在节假日、学生上学放学的特殊时间,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身着统一的黄色背心,头戴小黄帽,不知疲倦地维护着交通安全和现场秩序。
他们就是港口“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
从2018年2月建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支公益团体的志愿者达到326人,不仅为美化村居环境、开展法治宣传等增色添彩,更成为了港口镇乃至宁国市的一道文明风景线。
“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是如何组建的?在开展活动中他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近了他们。
1.
源于一支义务巡逻队
凉亭村是港口镇的一个普通行政村,多年来,为了维护村里治安环境,当地12位村民自发成立了“凉亭村义务巡逻队”。
别看这支巡逻队规模不大,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义务巡逻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时刻关注着各类治安动态,守护乡村平安,深受当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2016年3月,宁国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港口中队中队长高洪来到凉亭村开展包村工作,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他无意间了解到这支特殊的队伍。
“当时听到这个情况,我特别受触动。”高洪回忆说,于是,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上门一一拜访了巡逻队的队员们。
这次拜访给高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像巡逻队一样,建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发挥更多群众的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偶然的一天,他的脑海里蹦出了这样一个念头。说干就干,他紧接着利用包村走访的机会进行调研,结果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认同。
想法的最终成型,始于高洪处理的一起交通事故。这场交通事故导致凉亭村村民杨琴高位截瘫,再也不能直立行走。随后,高洪通过到杨琴家中走访了解到,几年前,她的父亲也因车祸不幸遇难,从那以后,她家里的生活变得愈发拮据。
凉亭村位于宁港路附近,这里常年有大型车辆来回穿梭,加之“皖南川藏线”的其中一个入口距此不远,导致附近交通压力陡增。每逢节假日,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谋划了许久,高洪终于坐不住了。2018年2月,由他牵头,“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黄色是所有颜色中非常醒目的一种,斑马线的元素代表着交通安全区。”问及名称的由来,高洪如是解释。
志愿服务队成立后,高洪并没有一劳永逸,他带头前往企业、学校、村民组开展宣传,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这支团队来。
2.
群体覆盖面越来越广
高洪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家人的耳朵里。听到消息后,家人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安安稳稳当个民警不就行了,非要给自己揽事情,这么大的一支团队怎么管理?
这些“唠叨”,高洪听在耳里,却没有记在心上。“成立‘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并不是一时兴起,我坚信自己能带领服务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洪说,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忙好手头工作外,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志愿服务队的管理上。
高洪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主动牵头确定了“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队徽、队服,制定了《港口“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运行规范》,梳理了志愿服务队的组织架构。“从如何申请加入服务队,到如何有效开展活动,每一项我都要过问。”
高洪告诉记者,如今的“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由运输车队驾驶员、客运公司驾驶员群体、政府党员团员群体、企业党员团员群体、村民代表群体、人之初公益性群体“六支固定队伍”和龙润驾校学员志愿者、中小学安全宣传员、交通违法驾驶员群体“三支流动队伍”组成。
“每支队伍各自发挥自己特长,共同构建起了一张群防群治的大网。”他说。
运输车队驾驶员群体是“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宁国水泥厂位于港口镇境内,正因此,在水泥厂周围形成了许多运输车队。这些车辆的长期密集穿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群众的出行安全。
“为了把这些运输车队吸收到志愿服务队来,我一次次上门找这些车队的负责人谈话。”高洪坦言,起初许多车队并没有重视起来,经常三两句就搪塞了过去,但看到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真正发挥了作用,他们也纷纷加入了其中。
2018年5月,在高洪的促成下,“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与辖区各中小学对接成立了小安全宣传员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校园安全秩序维护,常态化开展街道巡逻、学校“护学岗”和大型交通安保活动,为辖区构筑了一道安全防护体系。
3.
警民携手保一方安稳
港口镇是宁国市的经济重镇,近两年,该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连续举办了三届民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2019年新春,“年味·西村”过大年系列活动隆重启幕,更是吸引了数万人涌入,进一步带热了全镇的全域旅游发展。
热闹的活动背后,离不开民警的辛勤付出。“以往办活动,由于警力不足,大家忙前忙后,特别辛苦。”宁国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港口中队民警胡志伟说,但现在有了“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支持与配合,大伙儿齐心协力,保一方安稳的力量更强了。
2018年6月3日晚8时许,港口中队值班民警接报警称:港口镇北河桥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人受伤。中队值班民警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发现一人受伤倒在路边,但未发现肇事车辆。经过比对现场遗留的车辆尾灯碎片及后续开展的走访调查,民警基本确定了案发时间及肇事车辆特征。
6月4日上午,正当中队办案民警准备调取天网视频监控查找肇事车辆时,肇事驾驶人却径自来到港口中队主动投案。该驾驶人称,其当天上午开车时发现车辆右后尾灯处破碎,随后仔细回想,才想起来昨晚驾车时听到的碰撞声,猜测可能是发生了交通事故。内心忐忑的驾驶员一时不知所措,便打电话给其好友黄金辉。
让肇事者没想到的是,黄金辉正是“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得知朋友可能发生了交通事故时,他积极告知违法后果,主动做其思想工作,让他积极投案。随后,肇事者主动来到中队投案,经中队办案民警现场比对,确定该车即为肇事车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提高“黄色斑马线”志愿服务队的运行效率,高洪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成员之间联系。“无论是参与活动安保,还是开展安全宣传,只要在群里发布通知,成员们都会第一时间踊跃报名。”黄金辉说。
采访中,高洪还告诉记者,当前,通过这支队伍参与交通管理,也使得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道路法律法规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了更多的身边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了群防群治,更好地服务当地交通管理工作。
新闻推荐
3月18日晚6时许,宁国市法院“春季执行”拉开序幕。该院执行局事先梳理了35件执行案,当晚出动干警34人次,警车8辆,兵分四...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