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份沉甸甸的奖牌送到了宁国市法院。3月26日,宁国市法院少年法庭荣膺2016-2018年度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宁国市法院成为全省法院系统两家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单位之一、全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先进典型。
勇创新、善作为。2015年底,宁国市法院率先在宣城市成立首个具有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组建以来,少年法庭坚持“圆桌审判”,秉持执法如水理念,积极探索搭建专门适用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制度和工作机制。依托多年审判工作经验,形成了审判教育、联合帮教、微信帮教、远程探视、亲职教育“五大平台”特色工作制度,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与司法保护于一体,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其中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特色制度入选全省法院“巾帼志愿服务十大创新案例”,“青少年心理工作室”获第三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安徽法制报》《宣城日报》等多家国家、省、市级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真干事、会干事。少年法庭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寓教于审”工作方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积极开展庭前、庭中和判后教育感化工作,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心理干预、社会调查、社区矫正一体化建设等制度,依托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青少年心理工作室”,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庭审方式方法,实现心理干预“无缝化”、庭审教育“一体化”、帮教工作“基地化”、帮教平台“信息化”、亲职教育“平台化”、法治宣传“社会化”,取得良好效果。少年法庭还主动延伸审判职能,组织开展“中学生当审判长”“司法公开日之今天我是小法官”活动,启动“全市小法官培养计划”;开展“刑事法庭进校园”;“12·4国家宪法日”“禁毒宣传日”等专题法治教育活动。
讲理想、守信念。宁国市法院少年法庭干警平均年龄33岁,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关怀呵护每一名失足未成年人。
少年司法是国家法治进步、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司法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两年多来,这支年轻的队伍,牢固树立儿童利益最大化司法理念,准确把握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规律,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探索立体式、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之路。期间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8件115人,挽救未成年服刑人员115人,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叶武兵·
新闻推荐
宁国讯为了严厉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广大居民身心健康,近日,宁国西津街道城...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