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僧人留学生正在上汉语课
本报讯(记者牛敏)初春的延安乍暖还寒,一群光着胳膊、披着橘红色僧衣,赤脚穿夹板鞋的僧人在延安大学校园里分外惹眼。他们一行6人,是来自孟加拉国吉大港市的僧人,受国际宗教组织资助,留学延安大学学习汉语。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只有19岁,是截至目前延安大学接收的唯一一批僧人留学生。
近日,在他们的汉语课堂上,记者认识了这些来自孟加拉的
僧人留学生。听完老师介绍,几个僧人马上用刚刚学会的汉语——“你好!”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从个人资料中了解到,采访当天恰逢Bablu的19岁生日,记者首先对他说了句“HappyBirthday”,他先是十分惊讶,随后高兴地用汉语说了句“谢谢”,最后兴奋地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他在吉大港寺院里拍摄的图片。
Bablu告诉记者,在他们国家,人们对宗教特别虔诚,他3岁时即被父母送去寺院出家,他们6人除了Uttamananda是前几年刚从其他寺院转来,其余5人都和他一样,从小在同一个寺院长大,亲如兄弟。他们平时在寺院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每天固定的祷告外,其余时间一般用来学习寺院法规和宗教知识。这次6个人被指派一起出来学习汉语,感觉很开心。
“来到延安第一感觉,这里的天气特别冷。”Bablu说。3月23日抵达延安后,他们6人全部只穿一件单薄的僧衣,赤脚穿着夹板鞋,一下飞机就被延安寒冷的天气给冻坏了。第二天,延安大学国际处马上指派了两名外语系学生,陪同他们到市里添置了保暖衣物。
负责这些孟加拉僧人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教师成铭告诉记者,他们6个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汉语,平时相互之间说话用孟加拉本地土语,英语水平也仅限于日常交流,而延安大学没有懂孟加拉语的老师,所以只能用英语给他们授课,其实这是一件相当费劲的事,好在他们6人都似乎对汉
语很有兴趣,平时上课表现得特别认真,学得还算快。
目前,6名僧人留学生来延安已经20多天。他们说,现在除了饮食和交流上的困难还需要一段时间克服外,其余的事情“都还不错”。问及他们对延安的印象如何,6个人立刻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一大堆。老师忙不迭地向记者翻译道:“他们说延安人很热情,城市很好,他们很喜欢。”
“和你们吉大港比起来呢?”记者反问道。
Uttamananda马上带头表示:“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吉大港是家乡,有一种亲切的美;而延安我们第一次来,有一种新鲜的美。”
据了解,他们在延安的学习期暂定为4个月,之后有可能回国,也有可能留在中国的寺院里进行宗教交流。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宜凤祥记者南卫东)近日,从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传来捷报,在今年3月份回风斜井掘进中,该项目部创造了炮掘月进尺158米的好成绩,突破了全国在同等施工条件下炮掘月进尺128米的最高纪录,工程质量评定...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