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拥堵的高速路
或以步而行或乘公交而行,低碳出行理念,近来被推崇为一种时尚,公众视之为绿色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时尚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
近日,看到一篇题为《“无车日”里车如潮》的文章,文章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榆林市街头车如潮: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前的大街上,行进的车流形成局部拥堵,大大小小的车辆一辆接一辆如蜗牛般缓慢行进。
可这“无车日”的车潮与国庆长假的车潮相比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中秋国庆长假8天,七座及以下小客车高速路免收通行费,享受免费大餐带来的结果是,长假首日凌晨,各地高速路大拥堵,高速路成停车场。根据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路网运行监测,9月30日16个省份有24条路段堵车,双节第六天车行缓慢省份又开始上升。由于堵的时间太长,被堵者下车遛狗、玩牌、打网球,更有甚者顾不了“雅观”地解决内急。整个国庆长假怎一个“堵”字了得。
如果说国庆长假的车潮是“双节”所致,那么平日里榆林市城区交通状况又怎样呢?中心街、南桥、东关街、百米大道,所有稍繁华一些的地段都是被堵的车流。一同事开车从热电厂到区政府,到达后感叹一声:这么点路走了两个多小时。上下班高
峰期更是车流滚滚,拥堵已成常态,其他时间段也是路难行,车难停,榆林市也是一个“堵”字了得。
这漫漫车潮可以说是对低碳出行理念的极大讽刺。
缘何会如此呢?当然有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说道。众多人士都说,国庆大堵车,是因为高速公路免收过桥费,有车族贪图小利,就把低碳出行的理念抛之脑后,选择自驾游所致。言下之意是说低碳出行的倡导抵不过蝇头小利的诱惑,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张润生/文
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妨从规范高速公路收费和调整城市自身结构等方面做一些工作,为人们创造一些少开爱车的条件,为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奠定基础,使低碳出行的绿色生活方式走的更长更远。
“借贷修路,收费还贷”不失为我国建设高速公路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收费站一设,就成了长生不老的唐僧了。即使是千呼万唤撤一个,也要把费额加到下一个上,决不放过你。所以长期以来,开车出行的人们受着“放下买路钱”的负担和压抑,一
旦不收钱,哪怕是短暂的几天,也要享受一下高速路上畅快无负担的自驾出行了。所以合理高速公路收费,使人们不再因为偶尔的减免,而扎堆自驾出行。
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不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才是真正鼓励市民“低碳出行”的有效办法,才是“低碳生活”的真正意义。就拿榆林市来说,近年来,榆林市在公共交通建设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上也有了较大提高,但缘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公共交通的实际运行状况,与市民的要求和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只有切实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让公共交通成为最便捷、迅速的出行方式,才能使他们选择暂别爱车的低碳出行方式。
还有,决策者们要在调整城市自身结构的同时,合理规划居住区与功能区布局。目前,国内大多城市的建设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城市在扩张,但功能区没能随之转移。居住区都退居城市边缘了,但最主要的办公区、商业区,尤其是教育区却仍留在核心地带。榆林市也有类似的弊端:现在,榆林市好多住宅小区都建在城区边缘,像虎头峁小区、方塔小区、裴庄小区等都建在距离城区较远的郊区,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办公区、教学区、商业区、娱乐区却仍然留在城区中心地带,这样,加上公共交通还不便捷,上班族就不得不选择驾车出行。所以,我们在城市辐射的范围内,应配备居民所需的功能区,大大缩短日常出行的距离,满足居民上班、购物、娱乐、上学的需求。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响应低碳出行的倡导,使低碳出行不再离我们遥远。
新闻推荐
图为在启动仪式上向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本报讯(刘春玉尚剑虹记者贾志敏)“感谢无锡海关和红豆集团心系革命老区,帮助我们宝塔区的贫困学子,我代表全体受助学生向你们的爱心善举表示真挚的感谢,并各赠送...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