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东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庆凯———
实施双强帮带推动镇域经济
东村有35个行政村,其中10个村是城区村,25个村庄在郊区甚至偏远山区。对于老城区而言,城市快速发展时常会伴着城乡差异化加大的阵痛,高端楼宇同普通旧屋并存、现代繁华与原有节奏交织。
东村街道通过科学布局,确定了“膨胀一体、两翼联动”的发展战略。一体,即城市中心区,我们东村街道有10个村纳入了城市中心区总体发展规划,以城市社区功能板块和工业园区板块为依托,膨胀发展商贸流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休闲经济、毛衫针织、机械技工等产业,做活独具海阳特色的城市经济,力争十三五末街道实现二产、三产产值突破25亿元。
两翼,即城市郊区和山区,这部分区域条件相对较弱,我们的思路是实施“双强帮带”,筛选20个经济发达强村强企帮带发展20个相对缓慢的弱村,结对共建,帮助薄弱村找准发展方向,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同时,重点加大北倪家、闫家庄、山后3个省级***村的扶贫攻坚力度,围绕种植、养殖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分类实施、对症下药,全面脱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北部各村重点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突破口,计划用三年时间,按照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等“五化”标准全部打造成美丽乡村,提前两年完成海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协调发展,为海阳赶超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海阳东村街道海政路上,一座韩国商品城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装修,下个月就将开门纳客。这个省内最大、品种齐全的韩国商品零售集散地,将吸引来自青烟威等地的市民和游客。
海政路,这条县城最繁华的老街,多少年来续写着繁华,却似乎每天都在变幻着模样———从买完东西就走的购物商场,到如今吃、住、购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从面向农村市场柴米油盐,到中外名品聚集……不断有新的城市综合体落户,也不断有小商铺变身大商超。
这条街的变迁,也见证了东村街道经济发展转型突围的历程。
作为海阳市经济发展成熟的老城区,东村街道有着独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也遭遇着诸多城市老城区通病—————园区内项目基本饱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服务业膨胀无序,缺乏跨越发展的空间。尤其是这几年经济下行,实体经济遭遇寒冬。
如何突围?“东村街道统筹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聚力在壮大二产、做优三产上下功夫,推动企业规模扩张和质效提升,引领区域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优化升级。”东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庆凯说,搭建起发展的广阔平台,激发出老城区的“年轻态”。
商贸流通餐饮业是保持市场繁荣、吸纳就业、配置创业、便利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在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上,东村街道就将目光瞄准在商贸流通餐饮业上。眼下,投资7000万元的喜客来大酒店、投资3000万元的佳联美食城、投资5亿元的香山和院、投资2.5亿元的日月五金商业综合体正在有序推进中。韩国京畿道平泽医院投资的医院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引进韩国优势医疗科目,建成山东半岛最大的外资医院,
对外招大引强,对内做大做强。通过优化布局,东村街道还不断引导辖区重点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集聚发展、培育新生业态、创新商业模式。
“三产服务业是东村街道的强项。依靠老城区的独有优势,东村街道着力提升发展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楼宇经济等优势服务业聚集区,构建起东村街道独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王庆凯说,以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二产膨胀发展,提升二产、三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和贡献份额。
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为二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让东村街道在招商引资的战场上,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东村街道紧紧抓住中韩自贸区有利契机,倾力抓好中韩合资项目引进、建设,今年重点抓好投资2500万元的海阳抱福食品项目,3月下旬开工建设,6月份完成从韩国进口设备,7月份投入运营,主要生产韩国冷面、年糕等特色产品。同时,还要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高端商务等方面招大引强,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储备。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完备基础设施增加了东村街道承载能力。投资3000万元的宏峰热力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不仅为东村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投资300万元铺设工业园地下污水管网10公里,更进一步提升了老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找准了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东村街道正发生着从里到外的蜕变。不久之后,一个更加活力四射、功能完备的靓丽城区将会展现在人们面前。YMG记者春娜通讯员长雨杨喆永刚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曲彩云通讯员李丹丹)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爱牙护牙理念,烟台市慈善总会和烟台市口腔医院联合推出“孝口福”关爱无牙老人慈善救助项目,同时...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