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人提出了疑问:劳模到底意味着什么?
社会学家认为,劳模,意味着“!”,它代表着是一种饱含感情的符号;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意味一种“文”,是一种人理之伦、人生之道的“人文”;劳模,意味着一“取向”,是一个时代的追寻脚步,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本报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出“劳动最光荣”,分四期集中刊发烟台市新时代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优秀事迹,本期为第二期。
YMG记者林媛通讯员林凤学
◎烹饪大师邓介强他带出的学生“很抢手”
邓介强,烟台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烹饪管理系主任,从教20多年来,先后被评为“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08年,在教学改革中,他将烹饪学生的校内实习和饮食中心的经营结合起来,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烹饪专业的学生校内实习更具有实战性。几年来,邓介强相继成立中西点加工中心、净料加工中心,拓展校内实习的空间和领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烹饪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011年3月,他组织学生参加烟台市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六名选手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1项的好成绩。
◎航天英雄崔战国为“嫦娥”“神舟”护航
崔战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一三所第十二研究室主任。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奋战在航天科研一线15年,曾先后参与我国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嫦娥一号、二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和卫星、飞船发射保驾任务。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资委、总装备部、中科院国家六部委联合授予“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接受了国家表彰。
崔战国首次在我国载人飞船设备中应用新的数据检测技术,成功解决了加、断电过程中误指令输出问题;将机电热一体化设计应用到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器系统管理单元研制中,实现了多台卫星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打破了星载设备传统的分布式结构;解决了深空探测、月食低温等复杂的空间应用环境中高精度测温、控温的难题,达到了目前国内星船测温的先进水平。
◎钟表专家张学东开创多项时钟产品先河
张学东,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烟台钟表研究所总经理、总工程师,2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领导并参与完成了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为钟表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特种技术用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张学东和他带领的科技团队开国内先河的船用子母钟、大区域时间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心时钟系统等高科技时钟产品陆续在北极星问世,这些产品均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
这些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拉萨、伊朗德黑兰等国内外大中城市的地铁、轻轨、车站、楼宇等众多的重点工程中。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国高铁也对北极星情有独钟,已有多条线采用了北极星区域时间系统。
◎救捞勇士郑强
构筑海上救助最后防线
郑强,北海救助局救助战线的一名资深船长。自2003年以来,郑强带领他的救助团队先后出动救助30余次,成功救助失火船“沽源”、主机损坏船“金闽江8”、集装箱船“长峰68”等遇险、遇难船舶27艘,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获救财产价值约合2亿元人民币,使200多个家庭避免了可能失去亲人的人间悲剧,为烟台乃至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被交通部党组授予“救捞系统救捞勇士”、“救捞系统先进个人”、“烟台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修路工人曾庆山
每年养护道路1200次
曾庆山是开发区市政环卫处一名普通的道路维修工人,自1987年参加工作,他在市政道路维修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多个春秋。在这个平凡又艰苦的工作岗位上,他不仅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还三次被开发区工委管委评为三等功,2001年获烟台市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并在2003年获得中共烟台市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自城市数字化管理以来,市政环卫处承担了对城市设施的集中管理。有时接到信息表,很难分辨具体位置和详细情况,他便立即到现场进行核对。他不顾年龄大,场地狭小,直接下到井下,先清理各种垃圾、淤泥,最终找出是什么管线,以及归属单位。每年,由他处置道路养护等方面工作都在1200份左右。
新闻推荐
“领悟”辛晓琪“聆听”李玉刚, 大剧院5、6月精彩演出“扎堆儿”
本报讯(YMG记者王小丹通讯员马晓斐)5-6月份,烟台大剧院备足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大餐,将先后有10场精彩演出一一亮相,内容涵盖演唱会、歌舞、音乐会、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