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数字阅读时代读屏还是读纸

来源:烟台晚报 2012-04-21 02:25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杨健日前谢幕的2012伦敦书展上,抢尽风头的中国书商,听到的却不都是好消息:一个月前,大英百科全书公司CEO若热·科兹宣布,不再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纸质版的修订和重印,转而全力发展电子业务;而近日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成果,也在唱衰去年刚把单本图书版权费提升到100万美元天价的国内图书公司:88.2%的电子书读者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

尽管,调查中超过7成的读者仍将纸质读物作为阅读的第一选择,但很显然,这个比例极可能越来越低。数字化阅读时代,纸质书何去何从?作者、读者、书商的反馈,或可管中窥豹。

APP下载挤走老顾客

胜利路上的瞭望书店,是烟台老字号的民营书店之一,图书杂志种类之全,已经不逊于一线城市的报刊亭和小型图书贩售点,但这几个月下来,无论是新闻类的《南方人物周刊》,还是时尚类的《时尚芭莎》,过期存货都有明显上升,以至于杂志架下的1元特价过刊愈发厚实:“从前还有不少人指定要哪几本杂志,每周都定时来取,但今年这样的人很少,虽然杂志种类比以前多了,但很多也就只卖了两三本,不少冷门杂志除非读者指名提前预付,否则我们真不敢上。”而实体书的堆积比杂志更甚,惟一不愁销路的,多数是低幼读物。

书店老板或许不知道,早在2010年夏天,《南方人物周刊》和《时尚芭莎》就已经推出了苹果APPStore里的客户端下载,精华文章均可尽收眼底,而如今,加入呈现方式更为高端的iPad终端的,则几乎涵盖掉了这家书店日常主力销售杂志报刊的1/3,对于IOS、安卓和win-dows终端日渐普及的手机用户而言,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捷的阅读,是他们“叛逃”到数字阅读的直接诱因。

旅居上海的无锡籍80后作家张佳玮,曾有着每周固定地沿着上海福州路几家古籍书店一路逛去、从“论斤称”的旧书里淘宝的习惯,但现如今,已经习惯了iPad看书的他举了一个最极端的事例:“前段时间去杭州旅游,西湖边上的一个咖啡吧里,几乎没人说话,都是抱着iPad看电子书,甚至有好多人看的是同一本书。”就连自诩“古典新闻从业人员”、平素在圈内以博学好读闻名的体坛周报记者楼坚,日常荐书也从纸质为主,转向了阅读体验更优异的Kindle。

果断转战APP,也成了不少为高价杂志刊号和巨大发行成本所苦的出版人,近年来的集体诉求。譬如,黄健翔以前《足球报》团队为骨干创刊的电子杂志《最体育》,起初在腾讯和电子杂志网站zcom提供在线阅读,但如今,其经纪人、运营团队负责人杨斐透露,网站带来的流量和广告增长有限,iPad客户端的下载量和广告意向,已经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甚至手机终端的互动,都足够他们专门开设另一个专门的互动平台APP产品。

打不赢的成本之战

折扣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低、账期越来越长,现金流向来不那么丰裕的出版社,要面对的麻烦显然不止这些,盗版几乎总会和正版同步上市,而读者永远在抱怨图书太贵。“中国的图书定价其实一直非常便宜,按照通货膨胀率来算,我认为书价其实是在下降的。”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在微博上说,“只有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书价才会被动提高。”

2001年,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定价16.8元,成为世纪初畅销书定价的标尺,而如今,畅销书的基准价是29.8元,翻了近一番,但按照畅销的起步册数———3万册来算,总码洋89.4万元,总成本28.42万元,退货加折扣后,实际销售码洋仅为35.76万元,扣除6-8%的版税和13%的增值税,书商利润仅为7.34万元。如果按照业内惯用的库存比30%计算,印数低于8000册的图书注定亏损,而现在多数图书首印在6000-10000本,极少加印。

更令纸质书沮丧的,或许是购书网站的混战:虽然早在2010年,网上书店码洋就达到50亿规模,但真正获利者寥寥无几,尽管如此,京东、当当等“0元购书”、“满100返200”的广告仍不时出现,要知道,他们卖的不是过季图书,而是当季畅销书。而6折几乎是大部分新书的起步折扣,很多小实体书店甚至不再从书商手中进书,而是直接到图书网站下单。

为什么选择电子书?成本永远是多数读者“用脚投票”的第一考虑:春节前刚换了一部6寸大屏手机的新上班族陈基伟讲得头头是道:“我爱看武侠小说,但几乎从没买过正版,一个是价格太贵,第二个一堆书摞在家里也占地方。况且现在手机上下载电子书实在太方便,几兆几十兆的电子书最少也能看半个月,只要套餐流量足够,那真是看不完的书。况且就算是需要支付的,4.99美元也就是30块人民币,在书店里,恐怕连买一本书都不够。”

版权保护令人担忧

“2010年,我在飞机上用零散的时间,在iPad上读完了麦克尤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心里一凉,纸媒要完蛋。”作家冯唐近日在微博里写道:他在2008年以现如今看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掉了热销小说《不二》10年的电子版权,那时iPad尚未问世,但如今,在APPStore里随便一检索“冯唐”二字,3万多个免费结果,几乎将冯唐出道至今的全部作品一网打尽,各种“全集”之全,令书商也只能叹为观止。

类似的情况,烟台籍作家孙明一也曾遭遇过,她在某门户网站上开设博客,连载小说的最新章节,孰料,该网站转手将作品卖给电信运营商,在该运营商提供的推荐导读中赫然出现了自己作品的名字:“连载本来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先睹为快、及时交流的平台,但现在运营商之间对流量的竞争,最吃亏的还是作者,新书还没卖几本,就全被网络阅读冲抵了。”

张佳玮倒是早在2004年就将《朝丝暮雪》、《再见帕里斯》等几部初期作品的电子版权卖给了网易,但在按点击率付费的网站上,非但这些作品早就被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新书中,费用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一年的收入,差不多一天饭钱。”

真正令作者担忧的,是著作被搜索引擎收录,却没人肯支付费用。去年,以出版人沈浩波、路金波为首,韩寒、慕容雪村等多名作家参与的向百度文库收录作品维权的浪潮,早已偃旗息鼓,而近日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46条,明确提出打破强势著作权人对著作权的垄断,更令很多作者直呼“伤不起”。

种种迹象表明,数字阅读时代已汹涌而至,即使是固守传统阅读习惯的读者也不能无视这一趋势。我们相信,在读屏与读书之间,读者的选择动机也许并不完全是出于便捷和经济考虑,传统阅读习惯仍是强大的原动力,但纸质书要想在数字媒介的包围中守住生存的底线,这种力量又是十分脆弱的,完全无法依靠。纸质书的明天,值得作者、读者和出版界共同关注。

新闻推荐

省属事业单位招聘网报昨启动, 涉烟岗位46个招聘56人

本报讯(YMG记者夏丹通讯员仁社法)想报考省属事业单位的人员可要抓紧了,2012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于4月20日至24日进行网上报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应聘人员在资格待审...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数字阅读时代读屏还是读纸)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